我们都得承认,构成社会的绝大部分人都是芸芸众生,思想境界是有限的,普遍是缺乏“情怀”的,基本都是天性趋利避害。这个利就是指对自己有利,这其中的以经济利益为最。既然之前的卫生医疗体制事实上是产业化趋利运作,那么最适合商业化的西医自然如鱼得水,则这个体系获得的资源、利益和人才当然就会越来越多。 西医学(所谓“现代医学”)是科学逻辑下的以物理、化学、生物为基础的,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并对疾病予以干预、治疗的医学学科体系。它以细菌学说为奠基发展起来的一种“外求”的对抗式思维诊疗方式,它的发展是以大量生物实验实践,应用数学、统计学和逻辑学等研究工具推进和实现的,其研究特点是线性思维加还原论,特别注重局部与细微。某种程度讲,“西医”(现代医学)实际已经如《中医目前如此低落主要都是经济利益驱使惹的祸》一文所述的“人类现代发明创造的科技成果(商业化)人体应用学”。 而中医以气一元论(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来建构理论模型体系,运用综合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以阐明人类生命活动和外界环境的关系,疾病发生、发展及其防治规律,以及增进健康、延年益寿和提高劳动能力的措施等,并使之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了中医学的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完美体现整体观和唯物辩证法思想,打上了深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同时,中医学又以藏象学说、精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也含小众的体质学说)为形态(物质)基础来建立人体模型体系,以病因学说与病机学说等为分析基础来建立诊疗模型体系,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类健康促进科学。所以,中医学是属于最靠近现代分科里的复杂性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结合体)。 我们知道复杂性科学与系统科学都是现代逐渐兴起、目前最难的科学分支,那这中医的传承发展自然是更需要“高尖”人才的,尤其在国人被还原、线性等西方思维根植并逐渐固化的当下,能跳出此“窠臼”才是关键。 中医是象数之学的人体健康应用,取类比象阐理,更讲究形而上,更多关注“人”本身,趋于内探求索。尤其要求一个好的医者要有“文化”,要有人文精神,即大医精诚。况且中医要搞好,智商(慧)低了、不够勤奋也是不行的。 但是,90年代中期到目前,大量的专本科优秀的中医毕业生最后深造时绝大部分都又选择了西医。就是因为西医好就业,“待遇”好,搞科研经费易申请和审批,当然也就容易“出彩”,早点“熬”出头。 此时也恰为教育和医疗产业化大潮开始并日隆之时,即医院逐步放弃公益属性,加入“自筹发展”大军:医生日常收益和升职加薪都被牢牢导入到西方主导的医学商业化模式中,政府层面不断出台最利于西医学和西医生发展而最不利中医传承的政策,包括但不限于研究课题选向、审批与资金支持,论文期刊尤其是国际的都是西方或其培养出的“精英”把持的,基本只有西医范式论文才能发表,医院考核指标建立起“人费比”与提成收益制,逐步把医院和医生导向公司开门做生意的商业“商人”模样……如此,西医相比中医用财源滚滚来形容不为过。那从医者,尤其是难得的智慧与好学并存之人才,对西医趋之若鹜,也是自然了,中医从业者和学习继承发展者就日渐凋零了,都是政府考核培养机制与经济利益导向之必然结果。 当然,优秀的人才选择西医,还有启疾光网此前谈到的“拨开迷雾看中医举步维艰的十大主因”之《门式卫生政策阻碍中医传承发展》所述卫生政策体制给出的西医生更大的处方权的原因。这个处方权,就是即可以本专业的西药(即当下说的化学药、生物制品等)和中医的中药(主要是中成药),一是客观讲医生可以有更多用药机会以更好治病,另一个却是不那么“阳光”的——多了一个提高自我收益的途径。
如此,国家卫生健康体系里,哪里还有“优质”的中医从业者继承和发扬中医事业呢,没有“好”人,哪有“好”(中)医呢?能不越来越差吗?! 注:本文首发于中医启疾光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