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泽泻叶出处 《别录》 来源 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叶片。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泽泻"条。 化学成分 含少量维生素C(<10毫克)。 性味 ①《别录》:"味咸,无毒。" ②《纲目》:"咸,平,无毒。" 功能主治 治慢性气管炎,乳汁不通。 ①《别录》:"主大风,乳汁不出,产难,强阴气。" ②《日华子本草》:"壮水脏,下乳,通血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 复方 治虚劳:生泽泻花叶(切)五两。以水三升,煮至一升半,去滓,下羊肚、葱,豉等于汁中,煮羹香热,任意食之。(《圣济总录》泽泻羹)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取泽泻全草干品1两,每日3次煎服,10天一疗程。据384例观察,总有效率为89%,显效率占30%。止咳、平喘、化痰作用均较明显,但疗效出现多在第4~5天。对单纯型、喘息型及并发肺气肿的病例,疗效无显着差异。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泽泻叶英文名 Leaf of Oriental Waterplantain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 药材基源: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isma orientale (Sam.) Juz.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沼泽边缘或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及河北、新疆、河南等地。生于沼泽边缘或栽培。 原形态 泽泻,多年生沼泽植物,高50-100cm。地下有块茎,球形,直径可达4.5cm,外皮褐色,密生多数须根。叶根生;叶柄长达50cm,基部扩延成叶鞘状,宽5-20mm;叶片宽椭圆形至卵形,长5-8cm,宽2-10cm,先端急尖或短尖,基部广楔形、圆形或稍心形,全缘,两面光滑;叶脉5-7条。花茎由叶丛中抽出,长10-100cm,花序通常有3-5轮分枝,分枝下有披针形或线形苞片,轮生的分枝常再分枝,组成圆锥状复伞形花序,小花梗长短不等;小苞片披针形至线形,尖锐;萼片3,广卵形,绿色或稍带紫色,长2-3mm,宿存;花瓣倒卵形,膜质,较萼片小,白色,脱落;雄蕊6;雌蕊多数,离生;子房倒卵形,侧扁,花柱侧生。瘦果多数,扁平,倒卵形,长1.5-2mm,宽约1mm,背部有两浅沟,褐色,花柱宿存。花期6-8月,果期7-9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叶皱缩卷曲,展平后完整者呈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宽卵形,长6-12cm,宽4-8cm。两面均为绿色或黄绿色,先端锐尖或钝尖,基部圆形或心形,全缘;叶柄长20-30cm。呈细长圆柱状,基部稍膨大成鞘状。质脆,易破碎。气微,味微酸、涩。 化学成分 叶含维生素(vitamin)C及矿物元素锰、钙。 性味 味微咸;性平 功能主治 益肾;止咳;通脉;下乳。主主治虚岁劳;咳喘;乳汁不下;疮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1.《别录》:主大风,乳汁不出,产难,强阴气。 2.《日华子本草》:壮水脏,下乳,通血脉。 摘录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