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临床前研究资料 对于首次用于植入性医疗器械方面的新材料,应提供该材料适合用于人体使用的相关研究资料。 (一)实验室研究总结 研究总结应至少包含以下要素: 1.
实验目的和背景信息; 2.
验证项目及其接受标准、实验方法以及三者的确定依据,如为企业自建的实验方法,应同时提供方法学研究总结; 3.
实验用规格、型号选择的依据; 4.
实验样本数量的确定依据,适用项目宜结合统计学考虑; 5.
结果分析,适用时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案偏离分析; 6.
结论。 (二)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资料 参照相关法规、规章及GB/T16886系列标准,提供完备的生物相容性评价报告;未采用GB/T16886系列标准时应提供依据。 (三)生物安全性研究资料 1.
含有同种异体材料、动物源性材料或生物活性物质等具有生物安全风险类产品,概述组织、细胞和材料的获取、加工、保存、测试和处理过程,阐述来源(包括捐献者筛选细节),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如有),并提供相应支持性资料; 2.
描述生产过程中对病毒、其他病原体去除或灭活方法,提供病毒灭活验证报告; 3.
描述生产过程中对免疫原性物质去除方法,提供对免疫原性物质去除方法的验证报告(如适用); 4. 可参照《动物源性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7年第224号)、《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病毒灭活工艺验证指导原则》(食药监办械函〔2011〕116号)提供相关资料。 (四)灭菌/消毒工艺研究总结 (五)产品有效期和包装研究总结 研究总结中至少包含以下要素: 1.
货架有效期; 2.
有效期研究方法,如为加速老化实验应明确条件并确认实验条件的适宜性; 3.
产品稳定性研究和包装完整性研究总结; 4.
运输及储运条件。 (六)动物试验研究总结(如适用) 研究总结应至少包含以下要素: 1.
实验目的和背景信息; 2.
动物种类、模型及其确定依据; 3.
动物数量及其确定依据; 4.
实验用器械样品选择依据; 5.
是否采用对照研究,对照用医疗器械的确定依据; 6.
研究指标的确定依据; 7.
观察时间点的确定依据; 8.
实验方法描述; 9.
研究指标结果分析,适用时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案偏离分析; 10.
实验结论。 为保证动物实验的规范性,建议在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要求的实验室开展动物实验。 五、临床试验方案 (一)临床试验方案应当符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相关要求,并提交证明临床试验方案科学合理性的分析资料如主要研究终点、对照组选择、样本量、随访时间等的确定依据。 (二)如国内有适用的指导原则,建议参照指导原则进行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如无,可参照《无源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资料指导原则》(食药监办械函〔2009〕519号)第三章第四部分要求。 六、参考文献 1.《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0号) 2.《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 3.《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25号) 4. 《关于公布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43号) 5.《关于发布动物源性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7年第224号) 6.《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病毒灭活工艺验证技术审查指导原则》(食药监办械函〔2011〕116号) 7.《无源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资料指导原则》(食药监办械函〔2009〕519号) 七、起草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