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牡丹风流 关于描写牡丹的诗简直是数不胜数,尤其是在诗情恣意的盛唐,自武则天命人把牡丹从家乡山西省文水县移栽到洛阳上林苑后才开始兴盛起来,成了我们时下所说的“顶流”。自然的,这里也成了中国牡丹最早的栽培中心,也因此,牡丹有“洛阳花”之别称。此后,每到暮春就游人如织,因为是“贵客”,所以是人都想蹭一蹭,尤其是雅士骚人更是如此,观赏牡丹就成了洛阳的一大盛事。据不完全统计,仅《全唐诗》中就收录50位文人吟咏牡丹的100多首诗歌。 到了宋朝时,由于前朝帝后如大隋炀帝杨广、大周女皇武则天、唐明皇李隆基贵妃杨玉环等这些传奇权贵风流与牡丹的一些引人侧目的故事流传营造的人文氛围,
成片、专业种植的“赏客”更是风头更劲,便有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只是,明朝开始,中国的牡丹中心开始转移到山东曹州即现在的菏泽。《曹南牡丹谱》写道:“至明,而曹南牡丹甲于海内”,自此菏泽便取代洛阳成为“牡丹第一城”(即现在通俗所说的“牡丹之乡”或者“牡丹之都”)。 欧阳修、陆游等竟还为牡丹写过专著,由此可以窥豹一斑,说宋人“为之痴狂”一点也不为过。无数文人将天马行空的才华赋予了繁花似锦、气质高贵的牡丹,在各种体裁的汪洋文墨加持下,它被推崇备至而获至高无上荣誉。也就是自此后,牡丹的文化之盛依然在洛阳,而植类之丰艳却在菏泽。 (五)牡丹花词 略举牡丹诗文共赏后,现在一起再到美不胜收的牡丹词里窥豹一斑其华采与风情吧。 菩萨蛮 唐·温庭筠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菩萨蛮 (唐)无名氏 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 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一向发娇嗔,碎挼花打人。
减字木兰花·花 北宋·苏轼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纤手里;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 温香熟美,醉慢云鬟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渔家傲·牡丹 北宋·欧阳修 三月清明天婉娩,晴川祓禊归来晚;况是踏青来处远,犹不倦,秋千别闭深庭院。 更值牡丹开欲遍,酴醿压架清香散;花底一尊谁解劝,增眷恋,东风回晚无情绊。
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一本朵 宋·幸弃疾 占断雕栏只一株。春风费尽几工夫。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 娇欲语,巧相扶。不妨老斡自扶疏。恰如翠幕高堂上,来看红衫百子图。
临江仙 宋·幸弃疾 【诸君亦不果来,岂牡丹留不住为可恨耶。因以来韵,为牡丹下一转语】 祗[zhī]恐牡丹留不住,与春约束分明。未开微雨半开晴。要花开定准,又更与花盟。 魏紫朝来将进酒,玉盘盂样先圣。鞓 [tīng] 红似向舞腰横。风流人不见,锦绣夜间行。
临江仙 宋·晁补之 曾唱牡丹留客饮,明年何处相逢。忽惊鹊起落悟桐。绿荷多少恨,回首背西风。 莫叹今身是客, -尊未晓犹同。身应以来鸿。江湖春水阔,归梦故园中。
夜合花·和李浩季良牡丹 宋·晁补之 百紫千红,占春多少,共推绝世花王。西都万家俱好,不为姚黄。谩肠断巫阳。对沈香、亭北新妆。记清平调,词成进了,一梦仙乡。 天葩秀出无双。倚朝晖,半如酣酒成狂。无言自有,檀心一点偷芳。念往事情伤。又新艳、曾说滁阳。纵归来晚,君王殿后,别是风光。
满庭芳·赏牡丹 宋·曾觌 [dí] 冶态轻盈,香风摇荡,画栏淑景初长。彩霞深处,明艳夺昭阳。试问沈香旧事,应劝我、莫负韶光。多情是,低徊顾影,云幕淡微凉。 人间,春更好,一枝斜插,犹记疏狂。到如今潘鬓,暗点吴霜。乐事直须年少,何妨拚、一饮千觞。醺醺醉,壶天向晚,春思正悠扬。
减字木兰花·席上赏宴赐牡丹之作 宋·曾觌 [dí] 一声杜宇。满地落红愁不语。国色春娇。不逐风前柳絮飘。 珠帘休卷。爱惜龙香藏粉艳。胜友俱来。同醉君恩倒玉杯。
庆清朝·牡丹 宋·曹勋 绛罗萦色,茸金丽蕊,秀格压尽群芳。人间第一娇妩,深紫轻黄。乍过夜来谷雨,盈盈明艳惹天香。春风暖,宝幄竞倚,名称花王。 朝槛五云拥秀,护晓日、偏宜翠幕高张。秾姿露叶,临赏须趁韶光。最喜鉴鸾初试,数枝姚魏插宫妆。然绛蜡,共花拚醉,莫靳瑶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