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 猴痘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
为指导各级疾控部门和其他相关机构开展猴痘病毒实验室检测工作,特制定本技术指南。本指南主要介绍目前已经比较成熟、易于实施的核酸检测方法。 一、检测对象 (一)猴痘确诊和疑似病例; (二)密切接触者; (三)感染或疑似感染猴痘病毒的动物; (四)环境或其它生物材料。 二、技术人员基本要求 (一)采样人员。从事猴痘病毒核酸检测标本采集的技术人员应当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合格) ,熟悉标本种类和采集方法,熟练掌握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做好标本信息记录,确保标本质量符合要求、标本及相关信息可追溯。 (二)检测人员。实验室检测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有2年以上实验室工作经历和基因检验相关培训合格证书。实验室配备的工作人员应当与所开展检测项目及标本量相适宜,以保证及时、熟练地进行实验和报告结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三、标本采集、保存和运输 (一)标本采集要求 1.从事猴痘病毒标本采集的技术人员应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合格)并具备相应的实验技能。采样人员个人防护装备要求: N95 或以上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面罩、连体防护服、双层乳胶手套、防水靴套;如果接触了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应及时更换外层乳胶手套。 2.住院病例的标本由所在医院医护人员在当地疾控机构专业人员指导下采集。 3.密切接触者标本由当地疾控机构负责采集。 4.感染或疑似感染猴痘病毒的动物由兽医部门专业采样人员负责采集。 5.环境或其它生物材料根据检测需要由专业采样人员负责采集。 6.根据实验室检测工作的需要,可结合病程多次采样。 (二)标本采集种类 用于实验室确认猴痘的推荐标本类型是皮肤病变标本,包括病变皮疹、痘疱表面和/或渗出物的拭子、痘疱液、痘疱表皮或痘痂。 同时,需采集病例急性期呼吸道标本(咽拭子)和急性期血液标本,可根据临床表现与采样时间间隔进行采集;血液标本尽量采集发病后7天内的急性期EDTA抗凝血。采集量5ml,以空腹血为佳,建议使用含有EDTA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 其他研究材料如直肠和/或生殖器拭子、尿液、精液根据需要采集。 (三)标本采集方法 1.皮肤病变标本:视病变情况进行相应病变标本采集,需后期进行病毒分离的样本,收集管不含样本保存液。 (1)病变皮疹、痘疱表'面和/或渗出物的拭子:使用无菌聚酯或涤纶拭子用力涂抹病变部位,以确保收集足够的病毒DNA,将拭子放置无菌收集管中。 (2)痘疱液:用酒精棉球对皮损处进行消毒,并自然干燥。用无菌针头和注射器吸取液体,放置于1.5至2毫升的无菌带0型橡胶圈的螺旋盖塑料管。 (3)皮疹或痘疱表皮、皮疹内液体拭子采集:用酒精棉球对皮损处进行消毒,并自然干燥。用一次性手术刀(或无菌26号针头)打开并移除小泡或脓疱的顶部皮肤,将小泡顶部皮肤放置于1.5至2毫升的无菌带0型橡胶圈的螺旋盖塑料管中。用无菌聚酯或涤纶拭子擦拭皮损底部,将拭子放置于无菌收集管中。 (4)痘痂或硬皮:用酒精棉球对皮损处进行消毒,并自然干燥。用无菌26号针头或剪刀取至少4块痂皮,每块痂皮要来自不同的身体部位。将痂皮放置于1.5至2毫升的无菌带0型橡胶圈的螺旋盖塑料管中。 注意:可以将两个相同类型的病变标本收集在一个管中,最好是从身体的不同部位收集的,且外观不同。不同类型病变(如痘疱液和痘痂)不能放在同一管中。尽量每种类型标本收集两份,检测时先对其中一份进行检测,仅在第一份结果不确定时再对第二份进行检测。 2.咽拭子:用2根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同时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将拭子放入无菌采样液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3.血液标本:尽量采集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第一份血清应尽早(最好在发病后7天内)采集,第二份血清应在发病后第3-4周采集。采集量5ml,以空腹血为佳,建议使用含有EDTA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5ml后,室温静置30分钟,1500-2000rpm离心10分钟,分别收集血浆和血液中细胞于无菌螺口塑料管中。 4.血清标本:用真空负压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5ml,室温静置30分钟,1500~2000rpm离心10分钟,收集血清于无菌螺口塑料管中。 5.其他材料:依据设计需求规范采集。 (四)标本保存 标本应在收集后一小时内冷藏(2至8C)或冷冻(-20C或更低),并尽快进行检测。能在一周以内检测的标本可置于4C保存;无法检测的标本,短期可在-20C中保存,长期应置于-70C以下保存(收集后>60天)。全血分离血浆前冷藏(2至8C),然后-20C或以下保存。应设立专库或专柜单独保存标本。标本应避免反复冻融。 (五)标本送检 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往实验室,如果需要长途运输标本,建议采用冷冻运输方式进行保藏。 1.上送标本:病例标本先由省级及以下疾控机构进行初步检测,猴痘阳性标本送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复核。省级疾控机构不具备猴痘病毒检测条件的,应立即送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进行检测,样本送检单见附表。 2.病原体及标本运输 (1)国内运输。猴痘毒株或其他潜在感染性生物材料的运输包装分类属于A类,对应的联合国编号为UN2814,包装符合国际民航组织文件Doc9284《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的PI602分类包装要求,通过其他交通工具运输的可参照以上标准包装。猴痘毒株或其他潜在感染性材料运输应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原卫生部令第45号)办理《准运证书》。 (2)国际运输。猴痘毒株或样本在国际间运输的,应规范包装,按照《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管理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并满足相关国家和国际相关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