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卷中:泽泻汤处方 泽泻15克 白术6克 功能主治 治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犯,头目昏眩。现用于耳源性眩晕。 用法用量 上药二味,以水300毫升,煮取150毫升,分温再服。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中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泽泻汤别名 泄热泽泻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处方 泽泻 半夏 柴胡 生姜各9克 地骨皮15克 石膏24克 竹叶15克 莼心15克 茯苓 人参各6克 甘草 桂心各3克 制法 上药十二味,哎咀。 功能主治 通脉泻热。治上焦有热,食后出汗,面、背、身中皆热,名日漏气。 用法用量 以水12升,煮取3.6升,分五次服(一云水6升煮取1.8升,分三次服)。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泽泻汤处方 泽泻 升麻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决明子(微炒)大黄(锉,炒)黄芩(去黑心)甘草(炙)枳实(去瓤,麸炒)芍药各30克 栀子仁 人参 赤茯苓(去黑皮)黄柏(去粗皮)细辛(去苗叶)白术各15克 柴胡(去苗)120克 桑根白皮(锉,炙)60克 青葙子30克 制法 上药十八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 治肝热目赤,视物不清,积年青盲,视不见物。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入生姜4克(拍破),同煎至150毫升,去滓,入芒消1克,食后、临卧温服,一日二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 《圣济总录》卷一一五:泽泻汤处方 泽泻45克 熟干地黄(焙)60克 五味子 丹参 玄参 防风(去叉)桂(去粗皮)人参 当归(切,焙)各45克 白茯苓(去黑皮)石斛(去根)地骨皮各60克 磁石(煅,醋淬七遍)90克 牛膝(去苗,酒浸,切,焙)甘草(炙)黄耆(锉)菖蒲(米泔浸一宿,锉,焙)各45克 功能主治 治肾间有水,耳聋、经年不愈。 用法用量 上药十七味,粗捣筛。每服30克,先以水600毫升,加羊肾1只,煮取汁200毫升,去羊肾下药,入生姜一枣大(拍碎),大枣3枚(去核),同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王乐善方:泽泻汤处方 泽泻40克,白术20克。 功能主治 蠲饮利湿。主素有痰饮内停,清阳不得上升所致。(美尼尔氏综合症)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王乐善方 汉·《金匮要略》:泽泻汤出处 泽泻汤,出自汉·《金匮要略》。本方又名“金匮泽泻汤”。 组成 泽泻五两(50克)、白术二两(20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健脾利水除饮。 主治 主治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冒,头目昏眩,舌苔白腻,脉弦滑。 方解 张仲景提出,痰饮上泛是昏冒眩晕的主要病机。该方重用泽泻利水下行,以治其标;以白术健脾制水,以治其本。《本草正义》:“泽泻,最善渗泄水道,专能通行小便。”《本草求真》:“白术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也。”本方为临床治疗痰饮致眩之要方。其中泽泻为常用中药,一般认为其无毒,偶有报道称有一定的肝肾毒性,因此临床切勿长期大量应用。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耳炎、鼻炎、泌尿系结石、水肿、腹泻、晕车症等病症。实验研究发现,泽泻汤具有减轻内淋巴积水、降血脂、提高脑血流量、利尿、利胆等药理作用。 方歌 泽泻汤用泽泻术,利水除饮效非常。 摘录 汉·《金匮要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