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研究者 第十六条 研究者和临床试验机构应当具备的资格和要求包括: (一)具有在临床试验机构的执业资格;具备临床试验所需的专业知识、培训经历和能力;能够根据申办者、伦理委员会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提供最新的工作履历和相关资格文件。 (二)熟悉申办者提供的试验方案、研究者手册、试验药物相关资料信息。 (三)熟悉并遵守本规范和临床试验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保存一份由研究者签署的职责分工授权表。 (五)研究者和临床试验机构应当接受申办者组织的监查和稽查,以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 (六)研究者和临床试验机构授权个人或者单位承担临床试验相关的职责和功能,应当确保其具备相应资质,应当建立完整的程序以确保其执行临床试验相关职责和功能,产生可靠的数据。研究者和临床试验机构授权临床试验机构以外的单位承担试验相关的职责和功能应当获得申办者同意。 第十七条 研究者和临床试验机构应当具有完成临床试验所需的必要条件: (一)研究者在临床试验约定的期限内有按照试验方案入组足够数量受试者的能力。 (二)研究者在临床试验约定的期限内有足够的时间实施和完成临床试验。 (三)研究者在临床试验期间有权支配参与临床试验的人员,具有使用临床试验所需医疗设施的权限,正确、安全地实施临床试验。 (四)研究者在临床试验期间确保所有参加临床试验的人员充分了解试验方案及试验用药品,明确各自在试验中的分工和职责,确保临床试验数据的真实、完整和准确。 (五)研究者监管所有研究人员执行试验方案,并采取措施实施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 (六)临床试验机构应当设立相应的内部管理部门,承担临床试验的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 研究者应当给予受试者适合的医疗处理: (一)研究者为临床医生或者授权临床医生需要承担所有与临床试验有关的医学决策责任。 (二)在临床试验和随访期间,对于受试者出现与试验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有临床意义的实验室异常时,研究者和临床试验机构应当保证受试者得到妥善的医疗处理,并将相关情况如实告知受试者。研究者意识到受试者存在合并疾病需要治疗时,应当告知受试者,并关注可能干扰临床试验结果或者受试者安全的合并用药。 (三)在受试者同意的情况下,研究者可以将受试者参加试验的情况告知相关的临床医生。 (四)受试者可以无理由退出临床试验。研究者在尊重受试者个人权利的同时,应当尽量了解其退出理由。 第十九条 研究者与伦理委员会的沟通包括: (一)临床试验实施前,研究者应当获得伦理委员会的书面同意;未获得伦理委员会书面同意前,不能筛选受试者。 (二)临床试验实施前和临床试验过程中,研究者应当向伦理委员会提供伦理审查需要的所有文件。 第二十条 研究者应当遵守试验方案。 (一)研究者应当按照伦理委员会同意的试验方案实施临床试验。 (二)未经申办者和伦理委员会的同意,研究者不得修改或者偏离试验方案,但不包括为了及时消除对受试者的紧急危害或者更换监查员、电话号码等仅涉及临床试验管理方面的改动。 (三)研究者或者其指定的研究人员应当对偏离试验方案予以记录和解释。 (四)为了消除对受试者的紧急危害,在未获得伦理委员会同意的情况下,研究者修改或者偏离试验方案,应当及时向伦理委员会、申办者报告,并说明理由,必要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五)研究者应当采取措施,避免使用试验方案禁用的合并用药。 第二十一条 研究者和临床试验机构对申办者提供的试验用药品有管理责任。 (一)研究者和临床试验机构应当指派有资格的药师或者其他人员管理试验用药品。 (二)试验用药品在临床试验机构的接收、贮存、分发、回收、退还及未使用的处置等管理应当遵守相应的规定并保存记录。 试验用药品管理的记录应当包括日期、数量、批号/序列号、有效期、分配编码、签名等。研究者应当保存每位受试者使用试验用药品数量和剂量的记录。试验用药品的使用数量和剩余数量应当与申办者提供的数量一致。 (三)试验用药品的贮存应当符合相应的贮存条件。 (四)研究者应当确保试验用药品按照试验方案使用,应当向受试者说明试验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五)研究者应当对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临床试验用药品进行随机抽取留样。临床试验机构至少保存留样至药品上市后2年。临床试验机构可将留存样品委托具备条件的独立的第三方保存,但不得返还申办者或者与其利益相关的第三方。 第二十二条 研究者应当遵守临床试验的随机化程序。 盲法试验应当按照试验方案的要求实施揭盲。若意外破盲或者因严重不良事件等情况紧急揭盲时,研究者应当向申办者书面说明原因。 第二十三条 研究者实施知情同意,应当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的伦理原则,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研究者应当使用经伦理委员会同意的最新版的知情同意书和其他提供给受试者的信息。如有必要,临床试验过程中的受试者应当再次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研究者获得可能影响受试者继续参加试验的新信息时,应当及时告知受试者或者其监护人,并作相应记录。 (三)研究人员不得采用强迫、利诱等不正当的方式影响受试者参加或者继续临床试验。 (四)研究者或者指定研究人员应当充分告知受试者有关临床试验的所有相关事宜,包括书面信息和伦理委员会的同意意见。 (五)知情同意书等提供给受试者的口头和书面资料均应当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受试者或者其监护人、见证人易于理解。 (六)签署知情同意书之前,研究者或者指定研究人员应当给予受试者或者其监护人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了解临床试验的详细情况,并详尽回答受试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的与临床试验相关的问题。 (七)受试者或者其监护人,以及执行知情同意的研究者应当在知情同意书上分别签名并注明日期,如非受试者本人签署,应当注明关系。 (八)若受试者或者其监护人缺乏阅读能力,应当有一位公正的见证人见证整个知情同意过程。研究者应当向受试者或者其监护人、见证人详细说明知情同意书和其他文字资料的内容。如受试者或者其监护人口头同意参加试验,在有能力情况下应当尽量签署知情同意书,见证人还应当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并注明日期,以证明受试者或者其监护人就知情同意书和其他文字资料得到了研究者准确地解释,并理解了相关内容,同意参加临床试验。 (九)受试者或者其监护人应当得到已签署姓名和日期的知情同意书原件或者副本和其他提供给受试者的书面资料,包括更新版知情同意书原件或者副本,和其他提供给受试者的书面资料的修订文本。 (十)受试者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应当取得其监护人的书面知情同意;受试者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的,应当取得本人及其监护人的书面知情同意。当监护人代表受试者知情同意时,应当在受试者可理解的范围内告知受试者临床试验的相关信息,并尽量让受试者亲自签署知情同意书和注明日期。 (十一)紧急情况下,参加临床试验前不能获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时,其监护人可以代表受试者知情同意,若其监护人也不在场时,受试者的入选方式应当在试验方案以及其他文件中清楚表述,并获得伦理委员会的书面同意;同时应当尽快得到受试者或者其监护人可以继续参加临床试验的知情同意。 (十二)当受试者参加非治疗性临床试验,应当由受试者本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意和注明日期。 只有符合下列条件,非治疗临床试验可由监护人代表受试者知情同意:临床试验只能在无知情同意能力的受试者中实施;受试者的预期风险低;受试者健康的负面影响已减至最低,且法律法规不禁止该类临床试验的实施;该类受试者的入选已经得到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该类临床试验原则上只能在患有试验药物适用的疾病或者状况的患者中实施。在临床试验中应当严密观察受试者,若受试者出现过度痛苦或者不适的表现,应当让其退出试验,还应当给以必要的处置以保证受试者的安全。 (十三)病史记录中应当记录受试者知情同意的具体时间和人员。 (十四)儿童作为受试者,应当征得其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当儿童有能力做出同意参加临床试验的决定时,还应当征得其本人同意,如果儿童受试者本人不同意参加临床试验或者中途决定退出临床试验时,即使监护人已经同意参加或者愿意继续参加,也应当以儿童受试者本人的决定为准,除非在严重或者危及生命疾病的治疗性临床试验中,研究者、其监护人认为儿童受试者若不参加研究其生命会受到危害,这时其监护人的同意即可使患者继续参与研究。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儿童受试者达到了签署知情同意的条件,则需要由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之后方可继续实施。 第二十四条 知情同意书和提供给受试者的其他资料应当包括: (一)临床试验概况。 (二)试验目的。 (三)试验治疗和随机分配至各组的可能性。 (四)受试者需要遵守的试验步骤,包括创伤性医疗操作。 (五)受试者的义务。 (六)临床试验所涉及试验性的内容。 (七)试验可能致受试者的风险或者不便,尤其是存在影响胚胎、胎儿或者哺乳婴儿的风险时。 (八)试验预期的获益,以及不能获益的可能性。 (九)其他可选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及其重要的潜在获益和风险。 (十)受试者发生与试验相关的损害时,可获得补偿以及治疗。 (十一)受试者参加临床试验可能获得的补偿。 (十二)受试者参加临床试验预期的花费。 (十三)受试者参加试验是自愿的,可以拒绝参加或者有权在试验任何阶段随时退出试验而不会遭到歧视或者报复,其医疗待遇与权益不会受到影响。 (十四)在不违反保密原则和相关法规的情况下,监查员、稽查员、伦理委员会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检查人员可以查阅受试者的原始医学记录,以核实临床试验的过程和数据。 (十五)受试者相关身份鉴别记录的保密事宜,不公开使用。如果发布临床试验结果,受试者的身份信息仍保密。 (十六)有新的可能影响受试者继续参加试验的信息时,将及时告知受试者或者其监护人。 (十七)当存在有关试验信息和受试者权益的问题,以及发生试验相关损害时,受试者可联系的研究者和伦理委员会及其联系方式。 (十八)受试者可能被终止试验的情况以及理由。 (十九)受试者参加试验的预期持续时间。 (二十)参加该试验的预计受试者人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