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国卫人发〔2022〕27号)

2022-8-17 19:59| 发布者: 享瑾美| 查看: 884| 评论: 0

摘要: “十四五”期间,我国卫生健康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促进人才服务能力提高与结构优化,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机制,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推进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提升医疗人才服务能力 ...



四、建设生命健康人才高地

(一)高端引领,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以引领医学科技领域创新和解决生命健康领域前瞻性、战略性问题为核心,依托国家重大项目、实验室、重大人才计划,在组学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新型疫苗、生物治疗、传染病防控等医学前沿领域,培养和发现一批具有深厚科学素养、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强的战略科学家。

实施医学高层次人才计划,重点支持培养一批长期在医疗卫生一线工作,医疗技术精湛,能成功诊治疑难、危重病症,具有重大科学价值、显著社会效益,社会影响较大、同行公认的临床医学领军人才。实行公共卫生分领域首席专家制度,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领域设“首席专家”特设岗位。探索医工、医信、医理相结合的产学研医创新型人才培养开发;加强创新型、应用型高水平卫生健康技能人才培养。到2025年,卫生健康系统医学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18万人年。

坚持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机制。协同推进“揭榜挂帅”制度和责任制,优化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引导高层次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

(二)搭台通路,培育生命健康青年人才队伍。

以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计划、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和科技计划项目为依托,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资助力度,多渠道支持培育具有多学科背景、复合型、创新型的青年科技人才。

全方位信任、帮助和支持青年人才成长,鼓励和吸纳青年人才积极参与医学科技创新重点工作,在科技攻关和重点项目布局中明确青年人才的培养目标。完善优秀青年人才全链条培养制度,鼓励医研企协同推进青年人才培养。以提升医学创新能力和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为核心,加强医学科学技术平台建设和临床资源库建设。健全基础-临床-产业-人才一体化模式和运行机制,大力开展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临床人才培养与优秀青年创新团队建设。继续做好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人才选拔工作,做好高层次人才分类统计。

(三)学科一体,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

适应疾病谱变化和医疗服务需求,结合公立医院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重点加强重症、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儿科、麻醉、影像、病理、检验等临床专(学)科人才培养和建设,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

发挥国家医学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和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的辐射引领作用,培养临床和公共卫生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注重发挥发达地区在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带动作用。以省域死亡率高、外转率高的疾病为重点,强化国家级高水平医院对省级医院的技术和人才支持,加快补齐专业专科短板,提升省域诊疗能力。

加强县级医疗机构人才建设,按照提升核心专科、夯实支撑专科、打造优势专科的总体要求,重点加强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等专科人才队伍,提高防治能力,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五、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一)提高培养质量,完善培养开发机制。

进一步完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标准规范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推动院校医学教育质量提升,促进医学人才在数量规模、专业类别、培养层次、区域分布等方面供需平衡。

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政策,加大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投入和补助,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严格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强化培训基地动态管理,保障培训质量。面向社会招收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培训对象培训合格当年在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在招聘、派遣、落户等方面,按当年应届毕业生同等对待。对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本科学历临床医师,在人员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与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等对待。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根据医务人员能力和岗位需求,分层分类开展针对性继续医学教育,大力发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

(二)完善编制管理,创新流动配置机制。

合理制定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并建立动态核增机制。根据卫生健康总体规划,研究制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标准,妥善解决公立医院编外用人问题。根据公共卫生工作形势、服务需求等变化,动态核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根据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变化情况,动态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编即补”,足额保障到位。创新编制管理方式,根据服务需求和医共体建设情况,探索按区域核定医疗卫生人员编制总量。积极探索编制周转池制度,盘活用好存量事业编制,提高编制使用效率。

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顺畅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所有制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人才流动,加强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之间的人才协作。发挥政策集成效应,吸引卫生人才向基层、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继续开展各项人才对口支援工作,并根据需求提高人员选派的精准性。加强卫生健康人才的城乡联动、县管乡用、乡聘村用、一体化等工作,探索以特定任务导向的人才配置机制,根据整合型服务体系、医防融合等新要求,在医共体、医疗集团或一定区域范围内,统筹进行岗位设置、岗位聘用,以特定服务或专项任务为单元,组建跨层级、跨机构、跨专业、结构合理的服务团队,形成与特定任务相匹配的适宜人才组合、适宜技能搭配,提高人才配备和使用效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作用,完善卫生健康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和社会化服务。

(三)改革职称制度,完善评价使用机制。

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遵循卫生健康行业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实际,健全以服务水平、质量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机制。围绕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和医学学科发展,建立全国卫生系列中初级职称考试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职称评价标准,注重医德医风考核,突出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建立临床医生执业能力评价指标,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等倾向。创新评价机制,完善职称评价方式,畅通职称评价渠道,促进评价与使用相结合。改进职称管理服务方式,推动完善行业管理。

坚持以用为本,完善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任职资格条件、胜任能力要求以及基本的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等,做到职责明确、责权合理。扩大医疗卫生机构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自主权,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岗位结构,提高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

(四)改革薪酬制度,创新激励保障机制。

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建立健全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全面推开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改善公立医院收支结构,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比。优化医务人员薪酬结构,提高保障性工资水平。合理核定公共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落实卫生防疫津贴,以及突发传染病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临时性工作补助政策,允许公共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可通过医防融合以及对外提供技术服务获得收入。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提高基层卫生人员收入水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工资水平与当地县区级公立综合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工资水平相衔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医养结合服务收益等可用于人员分配,鼓励基层医务人员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兼职兼薪获取报酬。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正常增长机制和乡镇工作补贴。落实乡村医生待遇,做好乡村医生社会保障工作。

统筹协调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完善医疗卫生人员激励保障机制。给予医疗卫生机构薪酬分配自主权,对于主要负责人或高层次人才等,可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或项目工资制;对于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科研项目、重要专项委托任务等额外工作,应明确人员经费预算,不受单位绩效工资总量限制。在薪酬总量范围内,医疗卫生机构可自主设立体现行业特点和岗位价值的薪酬项目,采取多种分配方式,合理体现岗位差异。优化卫生健康人才表彰奖励制度,继续开展“人民好医生”评选宣传,巩固完善关爱医务人员暖心政策。


六、强化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卫生健康人才发展纳入健康中国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总体规划中统一部署、统筹安排、整体推进,明确责任分工、制定目标任务,着力解决人才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

(二)注重宣传交流。

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加强宣传卫生健康领域涌现出的优秀人才,优化执业环境,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鼓励各地加强卫生健康人事人才工作创新,加强工作宣传和培训交流,推动人才优先发展理念深入落实。

(三)强化监测评估

建立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年度进展监测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实行监测结果通报机制,确保规划任务目标落实。加强人才供需、流动等的动态监测,开展紧缺专业人才需求预测预警,适时对各区域、各专业卫生健康人才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促进人才均衡发展。

(四)加大人才投入。

加大对卫生健康人才的投入力度,卫生健康资源配置和服务体系建设中优先保障对人才发展的投入,切实扭转经费投入和使用中“重物不重人”的现象。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立多元化人才发展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卫生健康人才的开发。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一定比例的人才发展基金,加强对卫生人力资源的投入。

 

1234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