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韩明向:明振兴内科志愿 向虚瘀理论笃行

2022-9-26 20:29| 发布者: 葆伢美| 查看: 1037| 评论: 0

摘要: 韩明向,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创立“虚—瘀—衰老”理论、肺气虚证三级分度法、心功能不全三治法。率领安徽中医药大学一附院中医肺病学科成功申报当时全省唯一国家中医 ...

国医大师简介:韩明向,194011月生,安徽合肥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创立“虚—瘀—衰老”理论、肺气虚证三级分度法、心功能不全三治法。共培养博士、硕士、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等共72人。率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肺病学科成功申报当时全省唯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为安徽中医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1959年,不满二十岁的韩明向迈入安徽中医学院(现安徽中医药大学)大门,刚从合肥医学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他,行囊里背着的是西医学书籍、头脑里装着的是西医学知识,带着陌生与好奇,他登上了中医药学这艘“巨轮”,从此开始了乘中医传承之风、破学科发展之浪的远航,至今他的“航行记录”已超63年。

 

启航:顺境不堕 业精于勤

抓住机遇靠勤奋

韩明向的求学之路可谓“顺风顺水”,13岁考入合肥市第三初级中学,是当年全乡唯一考入初中的学生;16岁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被直接保送到合肥医学专科学校学习;19岁时,经组织推荐到安徽中医学院读书。在人生每个转折点,韩明向总能抓住机遇,这缘于他的刻苦努力和家人的坚定支持。

韩明向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在5个兄弟姐妹中他是最小的男孩,母亲除包揽农活、家务和照料孩子的责任外,还常常通宵达旦纺布、做鞋贴补家用。生活的艰辛没有消磨母亲对孩子的爱,每当韩明向周末从学校回家,走到村口总能远远地看到母亲早已在门外等着他。“母亲无私的母爱和勤劳坚韧、任劳任怨的精神,鼓舞我的学习和工作,影响了我的一生。”

曾是私塾先生的父亲通晓传统文化,常用“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等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激励孩子。尽管兄弟姐妹不是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他们都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这样的家庭氛围,促使韩明向形成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懂事的他明白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无愧于举全家之力供一个大学生的艰辛付出。

大学期间,因买不起课本,韩明向只能课上全神贯注听讲记笔记,课后跟有书的同学借书校对笔记,业余时间泡在校图书馆补充笔记。为了巩固每日所学,他还养成了复盘的习惯,每晚睡前在脑子里过一遍一天的学习重点,次日早起自习查漏补缺。韩明向自谦道:“我不聪明,是比较勤奋努力那种,笨鸟先飞。”期末考试平均成绩99分、大学六年担任学习委员是对他勤奋努力的肯定。

 

完成转变靠兴趣

然而,学业的“风平浪静”下,其实暗藏韩明向心中中西医思维碰撞的波涛。

尽管,韩明向在合肥医学专科学校除了系统学习西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外,也学习了一些简单的中医学理论和针灸知识。但当进入安徽中医学院,“八纲辨证”“上热下寒”“阴平阳秘”等大量中医学概念潮水般向他涌来,中西医“语言”差距之大让他一时不知所措。

但他没有选择调转船头,而是乘上了中华传统文化这股东风,他说“不懂的中医学概念,我就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理解,一下就通了。”

仅仅如此,还不足以克服中西医思维转变的困难,兴趣和求知欲才是斩断荆棘的利器。“中医学有现代医学不具备的优点。”早在正式学习中医前,韩明向就不止一次见识了中医的疗效。

1958年,还在合肥医学专科学校学习的韩明向由学校安排到安徽淮北袁庄煤矿,负责诊所医疗及管理工作。因为经济困难,当地农民生了病负担不起药费。韩明向想到了在学校学过的针灸。他拿出一本针灸图谱手册,照着书为乡亲们免费施针。“农活繁重,老百姓腰腿疼等疼痛类疾病多,针灸见效很快。”

一天,一位胆道蛔虫症患者疼痛难忍、紧急就诊,韩明向选穴足三里、内关、中脘,仅强刺激并留针3分钟,急症即缓解。患者治愈后,韩明向对中医之速效念念不忘。

1959年春,皖北发生流行性水肿病,韩明向根据安排去界首县陶庙区任医疗队长,开展防控工作。他调查发现,用西药利尿剂治疗,虽然利尿作用强,但副作用也大。而各乡卫生所医生采用中药五皮饮、五苓散治疗,都取得了满意疗效,且无不良反应。这次又让韩明向对中医药的疗效印象深刻。他不禁想:“若能学贯中西,就能更好地为患者排忧解难。”

正是这两段特殊的经历,让韩明向心中燃起对中医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他坚定了学好中医的决心,完成了中西医思维的融合,最终以优异的成绩从安徽中医学院毕业,并留校任职。

 

有舍有得为理想

“我学医九年一心就想做一名医生”,怀揣这个理想,韩明向在中医内科临床一线上一干就是几十年。他常说:“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

韩明向望闻问切、辨证施治讲求一个“细”字。咳嗽之难治,从“名医不治咳,治咳必见拙”的俗语中可见一斑,韩明向认为详辨咳痰性状对确立治咳之策略尤为关键,他从多年的临床实战中练就的问诊功底,让错综复杂的咳嗽病因无处遁形。

“咳痰色白,清稀量多,咯之易出,无腥臭味,多与泪涕同出,痰冷,遇冷则咳多属寒痰;痰黄带绿、黏稠、咯之难出,有腥臭味多为热痰。”韩明向还指出:但单凭痰的颜色判断寒热不可取。如痰虽白,但黏稠难咳出,虽无腥臭味,也为热痰;若痰黄,但仅在早晨出现,则非热痰。此外,咳嗽的频次、时长,患者的情绪及是否有基础性疾病,韩明向都会一一询问,对咳嗽精准分类,辨证施治、药到咳止也就水到渠成。

问诊要细致入微,也要讲究技巧。有次一位八十多岁的患者就诊时无法清楚描述病情,韩明向只问了4个简单的问题:“哪年哪月出生的啊?”“今天午饭吃的什么啊?”“您的老家是哪儿的?”“今天是星期几啊?”4个问题问完,他对患者的远期记忆、短期记忆、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有了明确的把握,以此判定患者的衰老程度,问诊也更精准,进而辨证施治。

坚持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韩明向面临急危重症也能力挽狂澜。心功能不全是韩明向早期的临床研究重点,很多患者在危急关头都因遇到他而重获新生。有一天,一患者因胸闷心慌被送至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检查发现其患有多源性室性早搏,此病很可能导致室颤,引发心源性猝死,病房随即下了病危通知。

然而,患者的心律总在使用利多卡因后恢复正常,停药不久又现反复,眼看西医的法子不灵了,医院决定让韩明向用中医的办法治疗。

韩明向诊视发现患者舌苔黄腻、脉濡滑,判定是肝胆湿热的表现。他治以清利肝胆湿热兼泻其子之火,予龙胆泻肝汤加苦参、茵陈、黄连等,患者服用后收效甚著。更意想不到的是,停药后病人心律失常的症状也没有反复,病危的状况解除了。

“中医药能用简单方法解决大问题,我一直坚持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加强中医思维在临证中的运用。”韩明向这样要求自己,也带动了身边的医生。那时,他兼任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秘书,除临床工作外还负责行政和团队管理工作,他在科室开展“每日一方”活动,每天早上交班会上,管床医生讲解对患者的中医诊断、辨证施治方案、处方解析和疾病的历史沿革等,由主任医师负责补充。这一做法对加强医生的中医思维和科室的中医特色大有裨益,至今仍有科室沿用。

因在临床和管理工作中均表现出色,1984年,组织欲任命韩明向为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在谈话中韩明向诚恳表达了自己想继续坚守大内科做医生的愿望,因为他从未忘记“学医九年就为从医”的理想。韩明向对临床的执着打动了领导,他得以继续专注临床医生的工作。韩明向也不负众望,于此后的十年间,在临床和科研都取得了重大成果。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