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王新陆:现代病血浊理论开创者

2022-10-25 20:00| 发布者: 享瑾美| 查看: 554| 评论: 0

摘要: 王新陆,学贯中西,开创血浊理论先河.擅长内科杂病的治疗,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在“非典”、甲流、新冠肺炎等抗疫斗争中,均担任山东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中医药专家组组长。 ... ... ...


从医从政初心不改,行医不收专家诊费

行医几十年来,王新陆看病从没收过专家诊费,只设普通号以便开方拿药。门诊时患者不论有多少,王新陆都会坚持把所有人看完。“老师说,医生要将心比心,学会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只要患者找来这里,就要全心全意帮他们好好看病。”王栋先说。当问起不收专家诊费的原因时,王新陆摆摆手,笑答:“对我来说,能帮患者看好病就是最大的回报了。”

“你每天至少要吃一个鸡蛋,可不要学人家吃素,走路不要走太多,一两千步足矣,最好多看看新闻,多关注国家大事。”诊室里,王新陆不厌其烦地叮嘱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脑萎缩患者。

王新陆开方时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次要开五张处方。第一张处方是中西药物组成的治疗方;第二张处方是饮食方,饮食有何禁忌,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都仔细叮嘱;第三张是作息运动方,包括如何加强锻炼、如何做到劳逸适度、自身体质和病情适合什么运动;第四就是情绪方,要注意哪些情绪的调整,怎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第五就是穿衣方,如何符合自然规律和体质来穿衣,冬天不要穿得太少,小孩则不要捂得太厚……从医四十多年来,王新陆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地细心叮嘱每一位就诊的患者,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层层把关。王新陆认为,一个合格医生的标准是不仅要给患者看好病,还要教会他们如何预防,避免再次生病。

从医以来不论身居何位,王新陆都坚持每周到医院坐诊,从不脱离临床一线。因为他认为,中医的价值在临床,中医的活力在临床,中医的生命力也在临床。唯有常临床、勤学习,才能成为“苍生大医”。

在“非典”、甲流、新冠肺炎等抗疫斗争中,王新陆均担任山东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中医药专家组组长,与全省中医药工作者逆行而上,全程介入、精准研判、科学施治,取得了突出成绩,为防控疫情开出了“山东处方”,贡献了山东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们中医专家组接手治疗的67例重症患者,无一例死亡。靠的就是中医的早期、全程参与。每天下午两点我们都会进行中西医联合会诊,对病情进行详细讨论。西医在治疗中可以有效纠正湿毒疫病患者的电解质紊乱问题,这有助于我们在治疗、抢救中使用人参等益气、健脾、温阳药物。”王新陆说,“我一直有一个观点,中医是抗击各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我们知道,要彻底战胜疫情,须依靠现代科技手段研发出相关疫苗。但是面对突发性疫病,人们对致病源的了解需要一个过程,正是在这期间,中医能够有效减轻病人症状,发挥出巨大价值。”

王新陆认为,中医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能分科太细,不能跟着现代医学亦步亦趋。中医的产生有深厚的农耕社会背景,讲的是天人合一、整体协调、阴阳互补、五行生克、恒动辨证,与工业经济的标准化、统一量化有很大的差别。所以现在要学会弯道超车,学会用大数据来证明中医的全科医学特质。从医40余年,王新陆诊治病人30余万人次,所治病症涉及内、外、妇、儿多个学科,尤其擅长内科杂病的治疗,临床效果非常好。但王新陆自己却说,“手艺人在学习过程中有四重境界,即会、通、精、化。学会了,学通了,学精了,才能进入化境,挥洒自如、出神入化。每想及此,就非常惭愧,我才疏智薄,又不是非常有悟性,40多年了,仍在会、通之间徘徊,会未全会,通亦难通,只能老牛奋蹄,以勤补拙,不断努力才行。”

 

创办传统中医班,培养多样化中医人才

“有人问我该如何学习经典,我说经典就是要一遍一遍地看,一遍一遍地揣摩。张仲景说‘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所以学习经典,一定要读熟、背熟,要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时期反复阅读学习。”

1998年,王新陆回到母校出任校长。他谨记恩师教诲,着重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探索创办传统中医班。他认为,中医教育是发展中医事业的基础,而教育的关键在于人才和学术。中医事业能否振兴与发展,能否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关键取决于中医学术的进步与中医人才素质的提高,归根到底就是人才培养。为此,王新陆不断学习、调研、深思,他认为,中医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坚持多样化原则,主要培养学术型、临床型、传统型、中西医结合型、外向型、复合型、其他类型等七类人才。他带领全校积极筹划,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06年把上述七类人才中紧缺的传统型人才培养方案付诸现实,开设了中医传统本科专业,只教授中医课程,不把西医内容、英语和计算机作为必修课,并让这些学生从入学便跟师侍诊。王新陆称之为“中医基因班”,着力于培养一批在现代社会中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中医,把中医事业的基因传承下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王新陆回忆在烟台市中医医院担任院长时,曾邀请李克绍教授做学术讲座。是夜,他们促膝长谈,谈及中医学的继承与发扬时,李克绍意味深长地说要“继承不离大宗”。继承是指基本理论、根本宗旨不变,认真发掘古老文化和传统医学的精髓所在,继承中医药核心理论的科学内涵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保持和发展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宗者,本也,主旨之义,不离大宗就是不离中医之根本,保持鲜活的中医传承、中医脉络,中医的血缘不变。

为了使民众更加了解中医传统、相信中医思维,2008年王新陆还曾在《百家讲坛》栏目讲解中医,比起单独讲述华佗、扁鹊等历史人物的行医故事,王新陆从文化、历史角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几千年来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和脉络,节目播出后果然引发一波全民“中医热”。

王新陆培养学生时常强调,“一个中医人成才起码需要四个要素,第一,要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要有文化自信;第二,要有强大的悟性;第三,要有名师指点;第四,个人要不懈地努力,不停地奋斗。像老子所说,‘上善若水’‘处众人之所恶’,干别人不愿意干的活,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才能成为一个好医生。”

这是一位严师对后学的殷切期许和谆谆教诲,更是一位苍生大医数十年来传承薪火、去伪存真的身体力行。寒暑更替,春秋迭易,王新陆为人民群众解除疾苦的赤诚之心从未改变。(中国中医药报  记者:徐芃芃)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