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文献,找到了张效霞的本草药理考证系列,这是我们的《中药学》没有涉及到的,但却是古人习以为常的“逻辑”。因此,中药学知识的来源不仅是我们教材所总结的“四气五味”、“君臣佐使”、“十七反十八畏”、“归经学说”等,还有与古代自然哲学(主要是天人相应)息息相关的另外一些思维方式相关。 进一步查找何裕民教授的《走出巫术丛林的中医》,他早在1993年就已经探讨了张效霞所归纳的这些本草学原理。其中提到:(1)《庄子·渔父》曰:“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2)《管子·白心》曰:“同则相从”。(3)《吕氏春秋·应同》曰:“类同相召,气同则和,声比则应”。《礼记·乐记》:“万物之理,各以类相动也。”这一同类相感的观念,是巫术的“互渗律”和扩大了的“同一律”。这种划分远非本质的、严谨的,而是随意的,甚至没有任何关联的,但是却对医家认识本草作用原理起到了巨大的规范和启迪效应。 一、性随时异1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在“夏枯草”条下云:“此以物禀之气候为治,又一义也。凡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惟此草至夏而枯。盖其性禀纯阴,得少阳之气勃然兴发,一交盛阳,阴气将尽,即成熟枯槁。故凡盛阳留结之病,用此为治,亦即枯灭,此天地感应之妙理也。凡药之以时候荣枯为治者,俱可类推。”“以物禀之气候为治”,即禀药物生长过程中受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气候的影响而具有的一种性质而为用。对此,李时珍释“冬霜”名义时指出:“阴盛则露凝为霜,霜能杀物而露能滋物,性随时异也。” 本草功效“性随时异”,最典型者莫过于“露水”。《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于“露水”条下引唐·陈藏器云:“秋露水,味甘平,无毒。在百草头者,愈百疾,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亦有化云母成粉。朝露未晞时拂取之。”明·陈嘉谟《本草蒙筌》云:“秋露水,秋分时,以物拂诸草上,性禀秋降而肃清,痨虫传尸、疳虫作胀,并年深染祟者,取饮最佳。”清·汪昂《本草备要》云:“霜杀物,露滋物,性随时异也。露能解暑,故白露降则处暑矣。疟必由于暑,故治疟药,露一宿服。” 可见,所谓“性随时异”,意指一物之性质与功效,有所禀受于时间节候者。在以上对“露水”的记载中,由“秋分时,以物拂诸草上,性禀秋降而肃清”等语可知,露水逢秋方具肃降、解暑、清冽之性。阐释“露水”功用而特标出其为逢“秋”所出,正体现了本草学“性随时异”的观念。另,《虞抟医学正传》云:“立春节雨水,其性始是春升生发之气,故可以煮中气不足、清气不升之药。古方妇人无子,是日夫妇各饮一杯,还房有孕,亦取其资始发育万物之义也。”“腊雪水,大寒之水也,故治以上(天行时气温疫,小儿热痫狂啼,酒后暴热等)诸病。”有鉴于本草存在着“性随时异”这一普遍原理,李时珍特增“节气水”一药。并云:“一年二十四节气,一节主半月,水之气味,随之变迁,此乃天地之气候相感,又非疆域之限也。”“立春、清明二节贮水,谓之神水。”“宜浸造诸风脾胃虚损诸丹丸散及药酒,久留不坏。”“寒露、冬至、小寒、大寒四节,及腊日水。”“宜浸造滋补五脏及痰火积聚虫毒诸丹丸,并煮酿药酒,与雪水同功。”“立秋日五更井华水”“长幼各饮一杯,能却疟痢百病。”“重午日午时水”“宜造疟痢疮疡金疮百虫蛊毒诸丹丸。”“小满、芒种、白露三节内水”“并有毒。造药,酿酒醋一应食物,皆易败坏。人饮之,亦生脾胃疾。” 不独大自然所造化的露、霜、水如此,植物也同样如此。谚语所说的“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茵陈当柴烧”即是说的这个道理。再如“菊花生发于春,长养于夏,秀英于秋,而资味乎土。历三时之气,得天地之精,独禀金精,专制风木,故为去风之要药”“青葙开花结实于三秋,得秋金清肃之气,故主清邪热”等,亦均是以此而立论的。关于其原因,张志聪曾云:“夏枯之草,夏收之术,半夏之生,麸麦之成,皆得火土之气,而能化土;秋英之菊,秋鸣之蝉,感金气而能制风;凌冬不凋者,得寒水之气,而能清热;先春而发者,秉甲木之性,而能生升,此感天地四时之气,而各有制化也。” 二、同声相应2 在中药功效中,来源于“同声相应”者,首推“以籽生子”。《备急千金要方》载有“治丈夫风虚目暗,精气衰少无子,补不足”的“七子散”方,其药物组成是:五味子、牡荆子、菟丝子、车前子、菥子(菥蓂子)、石斛、署预(薯蓣)、干地黄、杜仲、鹿茸、远志、附子、蛇床子、芎窮、山茱萸、天雄、人参、茯苓、黄芪、牛膝、桂心、巴戟天、钟乳粉。至李梴《医学入门》则有由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组成的“旧称古今第一种子方,有人世世服此药,子孙蕃衍(繁衍),遂成村落之说”的“五子衍宗丸”,以生子衍宗;《赤水玄珠》有以金樱子、枸杞子、菟丝子、车前子、五味子为主,专治阳虚不育,无子之症的“五子全鹿丸”。在中药学中,具有“益男子精”(《神农本草经》五味子条)“补益精气,强盛阴道”(《本草经集注》枸杞子)“益精填髓”(《药性论》菟丝子)“主男子肾精虚竭,女子食之有子”(《药性论》覆盆子)“强阴有子”(《本草汇言》车前子)等与“子嗣”有关作用的、属植物种子类的药物还有决明子、楮实子、金铃子、大腹子、女贞子、无名子、功劳子、冬青子、韭子、茺蔚子、地肤子、冬瓜子等。20世纪50年代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编写的高等中医院校试用教材《中药学》还云:“凡多子之药皆入肾,故古方亦用车前子于补肾药中。”“很明显,在选择这些‘籽’(子)之前,一个观念在冥冥中起作用:‘籽’即‘子’也,多籽即多子(女)也,植物之子利于男女生子育后代。不用细辨,其间,同声相应巫术观念的昭示,其意义远远重于并先于医疗经验。”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者是《温病条辨》所载的“清宫汤”。此方由元参心、莲子心、竹叶卷心、连翘心、犀牛尖、莲心、麦冬组成。吴鞠通释曰:“俱用心者,凡心有生生不已之意,心能入心,即以清秽浊之品,便补心中生生不已之生气,救性命于微茫也……元参味苦属水,补离中之虚;犀角灵异味咸,辟秽解毒,所谓灵犀一点通,善通心气,色黑补水,亦能补离中之虚,故以二物为君。莲心甘苦咸,倒生根,由心走肾,能使心火下通于肾,又回环上升,能使肾水上潮于心,故以为使。连翘象心,心能退心热。竹叶心锐而中空,能通窍清心,故以为佐。麦冬之所以用心者……盖麦冬禀少阴癸水之气,一本横生,根颗连络,有十二枚者,有十四、十五枚者,所以然之故,手足三阳三阴之络,共有十二,加任之尾翳,督之长强,共十四,又加脾之大络,共十五,此物性合人身自然之妙也,唯圣人能体物象,察物情,用麦冬以通续络脉。命名与天冬并称门冬者,冬主闭藏,门主开转,谓其有开合之功能也。其妙处全在一心之用……此方独取其心,以散心中秽浊之结气,故以之为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