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本草汇言及现代研究

2022-12-16 16:19| 发布者: 医智宝| 查看: 625| 评论: 0

摘要: 菊花生发于春,长养于夏,秀英于秋,而资味乎土,历三时之气,得天地之精,独禀金精,专制风木,故为去风之要药。苦可泄热,甘能益血,甘可解毒,平则兼辛,故亦散结。苦入心、小肠,甘入脾胃,平辛走肝胆,兼入肺与 ...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均系栽培。主产于安徽、浙江、河南、四川、河北、山东等地。药材按产地、加工方法不同,分为毫菊、滁菊、贡菊、杭菊和怀菊、祁菊、济菊、川菊。原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阳光充足,耐寒,稍耐旱,忌水涝,忌遮荫,喜肥。对土壤要求不严。味辛、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临床用名有菊花、菊花炭。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粉丝痹。

 

名医别录》:味甘,无毒。主治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

 

本草拾遗》:味苦。染髭发令黑,和巨胜、茯苓蜜丸,主风眩变白,不老,益颜色。又灵宝方茯苓合为丸以成,炼松脂和,每服如鸡子一丸,令人好颜色不老,主头眩。生平泽,花紫白,五月花。抱朴子刘生丹法,用白菊花汁和之。

 

药性论》:使。能治热头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诸风令消散。

 

日华子本草》:治四肢游风,利血脉,心烦,胃膈壅闷,并痈毒、头痛,作枕明目。

 

开宝本草》: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

 

本草衍义》:专治头目风热,今多收之作枕。

 

药性赋》: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其用有二:散八风上注之头眩,止两目欲脱之泪出。

 

汤液本草》:《心》云:去翳膜,明目。

 

《心》云∶去翳膜,明目。


》云:养目血。

  

本草衍义补遗》:属金而有土与水火。能补阴,须味甘者。若山野苦者,勿用,大伤胃气。

 

本草发挥》:洁古云:甘菊花,味甘、苦,养目血。

 

本草纲目》: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霜露,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苦,性禀平和。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得金水之精英,尤多能益金、水二脏也。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黄者,入金水阴分;白者,入金水阳分;红者,行妇人血分。皆可入药,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野菊,治痈肿疔毒,瘰疬眼瘜。

 

本草经疏》:菊花生发于春,长养于夏,秀英于秋,而资味乎土,历三时之气,得天地之精,独禀金精,专制风木,故为去风之要药。苦可泄热,甘能益血,甘可解毒,平则兼辛,故亦散结。苦入心、小肠,甘入脾胃,平辛走肝胆,兼入肺与大肠。其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粉丝痹者,诸风掉眩皆属肝木,风药先入肝,肝开窍于目,风为阳邪,势必走上,血虚则热,热则生风,风火相搏故也。腰痛去来陶陶者,乃血虚气滞之候,苦以泄滞结,甘以益血脉,辛平以散虚热也。其除胸中烦热者,心主血,虚则病烦,阴虚则热收于内,故热在胸中,血益则阴生,阴生则烦止。苦辛能泄热,故烦热并解。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利血气者,即除热祛风益血,入心、入脾、入肝之验也。生捣最治疔疮,血浅疔犹为要药。疔者,风火之毒也,三六九十二月,采叶、茎、花、根四物,并阴干百日,等分捣末,酒调下钱许。

 

本草蒙筌》:味甘、微苦,气平、寒。属土与金,有水火,可升可降,阴中阳也。无毒。种类颜色多品,应候黄小为良。苦者胃气反伤,甘者阴血兼补。为使一味,宜桑白皮。驱头风止头痛晕眩,清头脑第一;养眼血收眼泪翳膜,明眼目无双。变老人皓白成乌,同地黄酿酒;解醉汉昏迷易醒,共葛花煎汤。散湿痹去皮肤死肌,安肠胃除胸膈烦热。利一身血气,逐四肢游风。腰痛陶陶,亦堪主治。

 

本草乘雅》:饱霜不陨,草中松柏也。苗春花秋,色黄气烈,秉秋金之制,以制为用,故字从菊,言在掌握间也。风头头眩、目欲脱、泪出,此肝木变眚,摧拉陨坠,能节制之,则无三者之病矣。皮肤死肌、恶粉丝痹,二者风木失制,亢害所胜,菊得木体之柔,顺受金制,自然木平风息也。芳香疏畅,故利气。柔润阴成,故利血。凡力之能持者则物轻,性之不媚者则耐久。

 

药性解》:甘菊,味甘微苦,性平,无毒,入肺、脾、肝、肾四经。能补阴气,明目聪耳,清头风及胸中烦热、肌肤湿痹。枸杞根、桑白皮、苍白术为使。

按:丹溪曰菊花属金,而有土与水,大能补阴,宜入肺、肝等经。盖烦热诸症,皆由水不足而火炎,得此补阴,则水盛而火息息矣。须用味甘者佳,若苦者为苦薏,大伤胃气,慎之。

 

药鉴》:气寒,味甘,无毒。补阴气之要药也。主明目聪耳,除胸中烦热,又治头眩头痛。此数症者,皆由水不足,而风火上盛,得补阴之剂,则水盛而火自息矣。抑且肾窍通耳目,肾气胜则窍通精明,清气升则头目爽快,此烦热除而眩痛止也。又变老人皓首成黑,同地黄酿酒。解醉汉昏迷易醒,共干葛煎汤。利一身气血,逐四肢游风。然春夏取叶,夏季取枝,秋取花,冬取根,四时频服,大有奇功。但**不如白菊佳,白属水,黄属土也。野菊不可入药,用之令人目昏。

 

景岳全书》:白菊花根善利水,捣汁和酒服之,大治癃闭,味甘色黄乾,能养血散风,去头目风热、眩晕疼痛、目中翳膜、及遍身游风风疹。作枕明目,叶亦可用。味苦者性凉,能解血中郁热,清头目,去风热眼目肿痛流泪;根叶辛香,能消痈毒,止疼痛。…

野菊花根叶茎花皆可同用。味苦辛。大能散火散气,消痈毒疔肿瘰疬,眼目热痛,亦破妇人瘀血。孙氏治痈毒方,用野菊连根叶捣烂酒煎,热服取汗,以渣敷之;或同苍耳捣汁,以热酒冲服。冬月用干者煎服,或为末酒服亦可。

 

本草备要》:祛风温,补肺肾,明目。

味兼甘苦,性禀平和,备受四气,冬苗,春叶,夏蕊,秋花。饱经霜露。得金水之精居多,能益金水二脏,肺,肾。以制火而平木。心、肝。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故能养目血,去翳膜,与枸杞相对,蜜丸久服,永无目疾。治头目眩运,风热。散湿痹、游风。术、枸杞、地骨皮为使。黄者入阴分,白者入阳分,紫者入血分。

 

本经逢原》:菊得金水之精英,补水以制火,益金以平木,为去风热之要药,故《本经》专主头目风热诸病,取其味甘气清,有补阴养目之功。盖益金则肝木平而风自息,补水则心火制而热自除矣。其治恶粉丝痹者,以其能清利血脉之邪,而痹湿得以开泄也。又黄者入金水阴分,白者入金水阳分,紫者入妇人血分。观《金匮》侯氏黑散、《千金》秦艽散,俱用菊花为君,时珍所谓治诸头目,其旨深矣。近有一种从番舶来,六月开花,但有正黄而无间色,岂特黄州脱瓣为异哉?

 

本草崇原》:菊花《本经》名节华,以其应重阳节候而华也。《月令》云:九月菊花有黄,茎叶味苦,花味兼甘,色有黄白,禀阳明秋金之气化。主治诸风头眩肿痛,禀金气而制风也。目欲脱泪出,言风火上淫于目,痛极欲脱而泪出。菊禀秋金清肃之气,能治风木之火热也。皮肤死肌,恶粉丝痹,言感恶粉丝邪而成湿之痹证,则为皮肤死肌。菊禀金气,而治皮肤之风,兼得阳明土气,而治肌肉之湿也。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