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 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可见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肌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和铁蛋白增高。部分患者 C 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PCT)正常。重型、危重型病例可见 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炎症因子升高。 2.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 (1)核酸检测:可采用核酸扩增检测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鼻咽拭子、咽拭子、痰、气管抽取物)或其他标本中的新冠病毒核酸。荧光定量 PCR 是目前最常用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 (2)抗原检测:采用胶体金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病毒抗原,检测速度快,其敏感性与感染者病毒载量呈正相关,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支持诊断,但阴性不能排除。 (3)病毒培养分离:从呼吸道标本、粪便标本等可分离、培养获得新冠病毒。 (4)血清学检测:新冠病毒特异性 IgM 抗体、IgG 抗体阳性,发病 1 周内阳性率均较低。恢复期 IgG 抗体水平为急性期 4 倍或以上升高有回顾性诊断意义。 (三)胸部影像学。 合并肺炎者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五、诊断 (一)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为确诊的首要标准。 (二)诊断标准。 1.具有新冠病毒感染的相关临床表现; 2.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血清学检查结果: (1)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 (3)新冠病毒分离、培养阳性; (4)恢复期新冠病毒特异性 IgG 抗体水平为急性期4倍或以上升高。 六、临床分型 (一)轻型。 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如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 (二)中型。 持续高热>3 天或(和)咳嗽、气促等,但呼吸频率(RR)<30 次/分、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影像学可见特征性新冠病毒感染肺炎表现。 (三)重型。 成人符合下列任何一条且不能以新冠病毒感染以外其他原因解释: 1.出现气促,RR≥30 次/分; 2.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1mmHg=0.133kPa),高海拔(海拔超过 1000 米)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 PaO2/FiO2进行校正:PaO2/FiO2×[760/大气压(mmHg)]; 4.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学显示 24~48 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 儿童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1.超高热或持续高热超过 3 天; 2.出现气促(<2 月龄,RR≥60 次/分;2~12 月龄,RR≥50 次/分;1~5 岁,RR≥40 次/分;>5 岁,RR≥30 次/分),除外发热和哭闹的影响; 3.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4.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喘鸣或喘息; 5.出现意识障碍或惊厥; 6.拒食或喂养困难,有脱水征。 (四)危重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2.出现休克; 3.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 ICU 监护治疗。 七、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 (一)大于 65 岁,尤其是未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者; (二)有心脑血管疾病(含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以及维持性透析患者; (三)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状态); (四)肥胖(体质指数≥30); (五)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 (六)重度吸烟者。 八、重型/危重型早期预警指标 (一)成人。 有以下指标变化应警惕病情恶化: 1.低氧血症或呼吸窘迫进行性加重; 2.组织氧合指标(如指氧饱和度、氧合指数)恶化或乳酸进行性升高; 3.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性降低或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 6(IL-6)、CRP、铁蛋白等进行性上升; 4.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明显升高; 5.胸部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明显进展。 (二)儿童。 1.呼吸频率增快; 2.精神反应差、嗜睡、惊厥; 3.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和(或)血小板减少; 4.低(高)血糖和(或)乳酸升高; 5.PCT、CRP、铁蛋白等炎症因子明显升高; 6.AST、ALT、CK 明显增高; 7.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明显升高; 8.头颅影像学有脑水肿等改变或胸部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明显进展; 9.有基础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