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国卫办医急函〔2023〕4号) ... ...

2023-1-13 18:30| 发布者: 享瑾美| 查看: 1154| 评论: 0|来自: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逐渐成为绝对优势流行株,其致病力显减,但传播力和免疫逃逸力显增。为进一步科学、规范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工作,对试行第九版修订相关内容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 ...


2.儿童治疗

儿童患者中医证候特点、核心病机与成人基本一致,应结合儿童临床证候和生理病理特点辨证论治。

2.1 轻型、中型

1)风热湿毒证

临床表现:发热,干咳少痰,咽痛,鼻塞流涕,烦躁哭闹,乏力,纳差,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推荐处方:健儿解毒方

麻黄 4g、生石膏 12g(先煎)、炒苦杏仁 5g、甘草 5g、广藿香 9g、薏苡仁 15g、芦根 10g、桔梗 6g、连翘 9g、生山楂 10g

服法:每剂煎煮成 100 毫升,≤3 岁儿童服 50ml3+7 岁服 100ml7+14 岁服用 150200ml;其中高热、病情急者,剂量可酌情加大。分 23 次温服,其中婴儿或服药困难的儿童,可分多次温服,每次 510ml 不等。

2)风寒湿毒证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倦怠乏力,呕恶,纳呆,舌淡红苔白腻,脉濡。

推荐处方:麻杏苡甘汤合参苏饮麻黄 4g、薏苡仁 10g、炒苦杏仁 5g、苏叶 6g、葛根 10g、茯苓 10g、枳壳 6g、桔梗 6g、木香 5g、广藿香 5g、陈皮 3g、防风 6g、太子参 5g、炙甘草 5g28

服法:同上。

3)推荐中成药:持续高热不退、神昏谵妄,有重症倾向的,可酌情加用安宫牛黄丸,婴幼儿每次 1/6 丸,36岁儿童每次 1/4 丸,714 岁每次 1/31/2 丸,每日 12次,溶入 5ml 温水中口服或鼻饲。伴腹泻、呕吐者,加用藿香正气口服液(5 岁以下按说明书减量服用,5 岁以上参照成人)或藿香正气胶囊(软胶囊、丸)(5 岁以上选用)。其他具有疏风、解表、清热、化湿、解毒功效类的中成药,可酌情选用。

4)外治法

小儿推拿疗法:开天门 50100 次,推坎宫 50100 次,揉太阳 50100 次,拿风池 5 次,清肺经 100 次,推膀胱经每侧 30 遍,推脊 50 遍。以发热为主要表现,证属风热湿毒证者,加清肺经 100 次,推三关 40 次,退六腑 120 次;证属风寒湿毒证者,加推三关 90 次,退六腑 30 次。

刮痧疗法:取前颈、胸部、背部,先涂抹刮痧油,刮拭510 分钟,以操作部位发红出痧为宜。

针刺:咽痛者,取少商穴,局部消毒后三棱针点刺出血;高热不退者,取耳尖穴或十宣穴,局部消毒后三棱针浅刺放血。

2.2 重型、危重型

参照上述重型、危重型方案,在辨证基础上,突出通腑泄热解毒、镇惊开窍及扶助正气之法,酌情选用安宫牛黄丸、独参汤等进行加减治疗。

 

(九)早期康复

重视患者早期康复介入,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呼吸功能、躯体功能以及心理障碍,积极开展康复训练和干预,尽最大可能恢复体能、体质和免疫能力。

 

十二、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明确护理重点并做好基础护理。重型病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重点监测血氧饱和度。危重型病例 24 小时持续心电监测,每小时测量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每 4 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合理、正确使用静脉通路,并保持各类管路通畅,妥善固定。卧床患者定时变更体位,预防压力性损伤。按护理规范做好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人工气道、俯卧位通气、镇静镇痛、ECMO 治疗的护理。特别注意患者口腔护理和液体出入量管理,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防止误吸。清醒患者及时评估心理状况,做好心理护理。

 

十三、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做好患者分流。提供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指导,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及陪同人员应当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二)加强病房通风,并做好诊室、病房、办公室和值班室等区域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

(三)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暴露风险进行适当的个人防护。在工作期间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并严格执行手卫生。

(四)按照要求处理医疗废物,患者转出或离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十四、住院患者的出院标准

病情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体温正常超过 24 小时,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可以转为口服药物治疗,没有需要进一步处理的并发症等情况时,可考虑出院。

123456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