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血竭味咸,跌扑伤损,恶毒疮痈,破血有准。 322.石钟乳甘,气乃骠悍,益气固精,明目延寿。 323.阳起石甘,肾气乏绝,阴痿不起,其效甚捷。 324.桑椹子甘,解金石燥,清除热可,染须发皓。 325.蒲公英苦,溃坚消肿,结核能除,食毒堪用。 326.石韦味苦,通利膀胱,遗尿或淋,发背疮疡。 327.扁蓄味苦,疥瘙疽痔,小儿蛔虫,女人阴蚀。 328.赤箭味苦,原号定风,杀鬼蛊毒,除疝疗痈。 329.鸡内金寒,溺遗精泄,禁痢漏崩,更除烦热。 330.鳗鲡鱼甘,劳祭杀虫,痔漏疮疹,崩疾有功。 331.螃蟹味咸,散血解结,益气养精,除雄烦热。 332.马肉味辛,堪强腰脊,自死老死,并弃勿食。 333.白鸽肉平,解诸药毒,能除疥疮,味胜猪肉。 334.兔肉味辛,补中益气,止渴健脾,孕妇勿食。 335.牛肉属土,补脾胃弱,乳养虚羸,善滋血涸。 336.猪肉味甘,量食补虚,动风痰物,多食虚肥。 337.羊肉味甘,专补虚羸,开胃补肾,不致阳痿。 338.雄鸡味甘,动风助火,补虚温中,血漏亦可。 339.鸭肉散寒,补虚劳怯,消水肿胀,退惊痫热。 340.鲤鱼味甘,和中补虚,理胃进食,肠辟泻痢。 341.驴肉微寒,安心解烦,能去痼疾,以动风淫。 342.鳝鱼味甘,益智补中,能去胡臭,善散湿风。 343.白鹅肉甘,大补腹脏,最发疮毒,痼疾勿与。 344.犬肉性温,益气壮阳,炙食作渴,阴虚禁尝。 345.鳖肉性冷,凉血补阴,症瘕无食,孕妇勿侵。 346.芡实味甘,能益精气,腰膝酸痛,皆主湿痹。 347.石莲子苦,疗噤口痢,白浊遗精,清心良剂。 348.藕味甘甜,解酒清热,消烦逐瘀,止吐衄血。 349.龙眼味甘,归脾益智,健忘怔中,聪明广记。 350.莲须味甘,益肾乌须,涩精固髓,悦颜补虚。 351.柿子气寒,能润心肺,止渴化痰,涩肠止痢。 352.石榴皮酸,能禁精漏,止痢涩肠,染须尤妙。 353.陈仓谷米,调和脾胃,解渴除烦,能止泻痢。 354.莱菔子辛,喘咳下气,倒壁冲墙,胀满消去。 355.芥菜味辛,除邪通鼻,能利九窍,多食通气。 356.浆水味酸,酷热当茶,除烦消食,泻痢堪夸。 357.砂糖味甘,润肺和中,多食损齿,湿热生虫。 358.饴糖味甘,和脾润肺,止渴消痰,中满休食。 359.麻油性冷,善解诸毒,百病能除,功难悉数。 360.白果甘苦,喘嗽白浊,点茶压酒,不可多嚼。 361.胡桃肉甘,补肾黑发,多食生痰,动气之物。 362.梨味甘酸,解酒除渴,止嗽消痰,善驱烦热。 363.榧实味甘,主疗五痔,蛊毒三虫,不可多食。 364.竹茹止呕,能除寒热,胃热咳哕,不寐安歇。 365.竹叶味甘,退热安眠,化痰定喘,止渴消烦。 366.竹沥味甘,阴虚痰火,汗热渴烦,效如开锁。 367.莱菔根甘,下气消谷,痰癖咳嗽,兼解面毒。 368.灯草味甘,能利小水,癃闭成淋,湿肿为最。 369.艾叶温平,驱邪逐鬼,漏血安胎,心痛即愈。 370.绿豆气寒,能解百毒,止渴除烦,诸热可服。 371.川椒辛热,驱邪逐寒,明目杀虫,温而不猛。 372.胡椒味辛,心腹冷痛,下气温中,跌扑堪用。 373.石蜜甘平,入药炼熟,益气补中,润燥解毒。 374.马齿苋寒,青盲白翳,利便杀虫,症痈咸治。 375.葱白辛温,发表出汗,伤寒头痛,肿痛皆散。 376.胡荽味辛,上止头痛,内消谷食,痘疹发生。 377.韭味辛温,祛除胃热,汁清血淤,子医梦泄。 378.大蒜辛温,化肉消谷,解毒败痈,多用伤目。 379.食盐味咸,能吐中痰,心腹卒痛,过多损颜。 380.茶茗性苦,热渴能济,上清头目,下消食气。 381.酒通血脉,消愁遣兴,少饮壮神,多饮损命。 382.醋消肿毒,积瘕可去,产后金疮,血晕皆治。 383.乌梅味酸,除烦解渴,霍疟泻痢,止嗽劳热。 384.淡豆豉寒,能除懊恼,伤寒头痛,兼理瘴气。 385.莲子味甘,健脾理胃,止泻涩精,清心养气。 386.大枣味甘,调和百药,益气养脾,中满休嚼。 387.人乳味甘,补阴益阳,悦颜明目,羸劣仙方。 388.童便味凉,打扑淤血,虚劳骨蒸,热嗽尤捷。 389.生姜性温,通畅神明,痰嗽呕吐,开胃极灵。 390.药共四百,精制不同。 391.生熟新久,炮煅炙烘。 392.汤丸膏散,各起疲癃, 393.合宜而用,乃是良工。 394.云林歌括,可以训蒙, 395.略陈梗概,以候明公。 396.理加斫削,济世无穷。 397.诸药之性,各有其功, 398.温凉寒热,补泻宜通。 399.君臣佐使,运用于衷, 400.相反畏恶,立见吉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