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儿童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 20%~30%的儿童罹患季节性流感,在某些高流行季节,儿童流感年感染率可高达 50%左右,其中 5~9 岁年龄段的儿童感染率最高,重症和死亡病例常发生在 2 岁以下儿童。 据估计,每年有 10%~15%的儿童因流感就诊,尤其是<1 岁婴儿就诊率最高。<5 岁儿童感染流感后并发重症疾病的风险较高,流感相关疾病住院率可达 921/10
万人年;<2岁儿童的流感住院率最高。 大约 30%的流感儿童发生并发症,中耳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成人。 儿童感染流感可导致死亡,患基础疾病儿童的死亡风险显著高于健康儿童,但也有近半数死亡病例为健康儿童。据估计,季节性流感导致的儿童死亡率为<1/10 万人年。 流感流行还可引起大量学龄儿童缺课和父母缺勤,增加门诊就诊、住院费用,造成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5.老年人 从全球来看,流感是导致≥65 岁人群住院和超额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流感对老年人除了导致显著的超额死亡外,也可导致老年人出现相当高的住院负担。根据一项全球文献综述,≥65 岁的确诊流感住院患者,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的风险为 11.8%~28.6%,死亡风险为 2.9%~14.3%。在中国,成年人流感住院病例主要集中在≥65 岁组,流感导致的超额死亡病例中超过 86%是≥65 岁老年人。 6.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活动中接触流感患者的机会较多,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而且医务人员感染流感病毒可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增加其他医务人员和就诊、住院患者及其家属的感染风险。 (二)经济负担 研究显示,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流感患者其门诊和住院费均高于无基础疾病的流感患者。对于生存质量的研究也显示,有基础疾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显著低于无基础疾病患者。流感同样会造成人群生产力的下降,如工作缺勤等。
三、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是单股、负链、分节段的 RNA病毒。根据病毒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或A、B、C、D)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 H1N1、H3N2 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 Victoria 和 Yamagata 系。 甲、乙型流感病毒都有 8 个不同的 RNA 节段,编码至少10~11 种蛋白,而丙型流感病毒缺少一个编码神经氨酸酶蛋白的节段。分布在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在病毒感染复制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根据 HA 和 NA 的蛋白结构和基因特性,甲型流感病毒可分为多种亚型。目前,发现的 HA 和 NA 分别有 18 个(H1-18)和 11 个(N1-11)亚型。 由于流感病毒复制所使用的 RNA 聚合酶缺乏校正活性,导致其每复制大约一万个核苷酸就会出错,致使其发生突变的频率高;并且,流感病毒基因组的节段性使得不同亚型、基因型的病毒同时感染一个细胞时,可能发生基因重配,导致病毒基因组出现较大的变异。流感病毒存在两种形式的变异方式,即抗原漂移和抗原转变。 抗原漂移是流感病毒在复制过程中 HA 基因和 NA 基因发生点突变后累积产生的结果,在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中均可出现。发生抗原漂移的流感病毒可再次感染先前 获得免疫的宿主,进而导致流感的反复流行。 抗原转变仅发生于甲型流感病毒,可产生新的亚型。通常由人流感病毒和动物流感病毒重配后产生;或动物流感病毒发生重大变异,导致其跨越种属屏障直接感染人类。如果发生抗原转变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具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能力,由于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即可致流感大流行。例如,2009 年流感大流行的甲型 H1N1 病毒就是来源于禽、猪和人的重配株。 甲型流感病毒在动物中广泛存在,所有亚型都可以感染禽类特别是水禽,同时还可以感染猪、马、海豹、鲸和水貂等哺乳动物。 甲型流感病毒由于宿主众多及其结构特点,常发生变异,在人群免疫压力下,每隔 2~3 年就会出现重要的抗原变异株,导致人群普遍易感,引起季节性流行。人是乙型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在海豹和雪貂中也有发现,其变异较少,可引起季节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感染人、狗和猪,其结构较甲乙两型稳定,80%的人在 7~10 岁时就已有丙型流感病毒的抗体,提示儿童期的普遍感染继而获得免疫,大多仅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散发病例,几乎仅有 2 岁以下儿童表现为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肺炎。丁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猪、牛等,尚未发现感染人。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 30 分钟可灭活。
四、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 一般感染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 24~48 小时即可排出病毒,症状出现后 12~24 小时显著增加,24 小时内达到高峰。成人和较大年龄儿童一般持续排毒 3~8 天(平均 5 天),患者感染不同毒株的排毒时间也会有差异。住院成人患者可在发病后持续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排毒,排毒量也更大。低龄儿童发病时的排毒量与成人相同,但排毒量下降更慢,排毒时间更长。与成人相比,婴幼儿病例中,长期排毒很常见(1~ 3 周)。老人和 HIV 感染者等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人群的病毒清除能力更差,排毒时间更长。 (二)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需引起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