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系
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流感在我国的流行特点和季节性 流感在温带地区每年冬春季周而复始循环的季节性已有广泛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热带地区尤其在亚洲,流感的季节性呈高度多样化,既有季节性周期流行,也有全年循环。 2013 年,一项针对我国不同区域流感季节性的研究显示,我国甲型流感的年度周期性随纬度增加而增强,且呈多样化的空间模式和季节性特征:北纬 33 度以北的北方省份,呈冬季流行模式,每年 1~2 月份单一年度高峰;北纬 27 度以南的最南方省份,每年 4~6 月份单一年度高峰;两者之间的中纬度地区,每年 1~2 月份和 6~8 月份的双周期高峰。而乙型流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呈单一冬季高发。研究还发现,气候变量和纬度是与流感季节性特征相关性最强的因素;低温是北方地区冬季流感发生和年度周期性强度的预测因素,而南方地区春季的流感活动与降雨量有关。 2018 年一项研究对我国 2005~2016 年度乙型流感流行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总体而言,我国乙型流感的流行强度低于甲型,但在部分地区和部分年份高于甲型,且
Yamagata系和 Victoria 系交替占优势,以冬春季流行为主,不同系的流行强度在各年间存在差异。2009 年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前及第一波大流行期间,Victoria 系呈现每年流行的趋势,而在甲流大流行之后,仅在 2011~2012 和 2015~2016 年度活动明显。与 Victoria 系相比,Yamagata 系所致流行较少,集中在 2007~2008、2013~2014 和 2014~2015 流行季。 Yamagata 系和 Victoria 系所致流感样病例的年龄分布不同,两种系的病毒均在 5~15 岁组检出率最高;Victoria
系病毒检出率在 10 岁达到高峰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但
Yamagata系在 25 岁后随年龄增加再次上升,55~60 岁组达到第二个高峰。
五、诊断和治疗 (一)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临床表现和感染的严重程度可能因感染的流感类型或亚型而有所不同。 潜伏期一般为 1~7 天,多为 2~4 天。 1.临床表现 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 儿童流感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与成人相似。儿童感染乙型流感,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与成人相比,儿童流感的发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新生儿流感少见,但如患流感易合并肺炎,常有脓毒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 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喉炎、急性中耳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较成人常见。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 3~4 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 1~2 周。 2.并发症 部分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可出现并发症。肺炎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伤、肌炎、横纹肌溶解和脓毒性休克等。 (1)肺炎 流感病毒可侵犯下呼吸道,引起原发性病毒性肺炎,重症流感患者容易合并细菌、真菌等其他病原体感染,严重者可出现 ARDS。 (2)神经系统损伤 神经系统受累包括脑炎、脑膜炎、脑病、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等,其中急性坏死性脑病多见于儿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感染流感病毒后有可能发生 Reye综合征。 (3)心脏损伤 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见肌酸激酶升高,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此外,感染流感病毒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相关住院和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 (4)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主要表现为肌痛、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升高和急性肾损伤等。 (5)脓毒性休克 主要表现为低血压、组织灌注不足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等。 (二)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常规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病例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2.血生化 可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酐等升高。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升高;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休克病例血乳酸可升高。 3.动脉血气分析 重症患者可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下降,酸碱失衡。 4.脑脊液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者细胞数和蛋白可正常或升高;急性坏死性脑病典型表现为细胞数大致正常,蛋白增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