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纲要●阳明病提纲

2023-2-25 11:08| 发布者: 杏林| 查看: 416| 评论: 0

摘要: 阳明病提纲我们先看阳明篇的第一条,即179条:“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 ...

2、脾约


脾约就是太阳阳明,怎么叫做脾约呢?我们看六版《伤寒论》教材的词解:“脾约:胃热肠燥津伤而致的便秘。”有的则释为胃热津伤,脾之功能为胃热所约,致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故致肠燥便秘者,是为脾约。对于上面这些解释,以及其他类似的许多解释,我一直感到难以信服。如果是这样的一个便秘,古人完全可以叫一个其他的名字,或者叫“津伤”,或者叫“燥肠”,或者叫“胃热”都行。干吗一定要叫这个不相干的脾约呢?脾约与太阳阳明有什么关联?如果这样来解释,至少在逻辑上我们看不出它与太阳阳明的关联。


脾约的表现是肠中燥,便硬结,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问题是这个肠燥便秘为什么要叫脾约?而且为什么要太阳阳明才叫脾约?其实这个问题既复杂又简单,说它复杂是一千多年没能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说它简单确实简单,你只要把它放进燥湿里去考虑,就很容易地解决了。有关燥湿的关系我们刚刚讨论过,就脾胃而言,脾属湿,胃属燥。约是什么意思呢?约就是约束的意思。脾约就等于把湿约束起来了,脾湿一约,胃燥自然就显现,自然就有肠燥便秘的现象。这好像是在做文字游戏,但是这个游戏很有意思。湿一约,当然就燥了,脾约就是这么一回事情。但为什么一定要太阳阳明才叫脾约呢?我们看247条:“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这一条讲脾约点出了小便数、大便硬,是小便数导致这个肠中燥、大便硬,是小便数导致这个阳明,所以它叫太阳阳明。为什么叫太阳阳明?因为小便由膀胱所主,由太阳所主。由小便数所导致的这个阳明,那当然就可以叫做太阳阳明。可是为什么小便数一定要牵扯到脾约上来呢?这就是一个水土之间的关系问题。正常情况下土克水,土约水,现在土的自身功能受约制了,那当然就不能制水,那当然就会小便数。所以,太阳阳明就与脾约很有关联。


另外,除了小便数大便因硬的情况外,临床上还可以见到汗出过多大便亦硬的情况。汗为腠理所司,亦为太阳所主。汗出过多所致的胃中干燥大便硬,是不是也可以叫做太阳阳明?是不是也可以按照脾约的方法去治疗?这个问题也希望大家共同来思考。


3.正阳阳明


(1)历代医家之释

对于正阳阳明的释义,历代不尽相同。如六版教材云:“外邪入里,直犯阳明而形成,叫做正阳阳明”;尤在泾则以“邪热入胃,糟粕内结,阳明自病”为正阳阳明;有以阳明本燥,故阳明病燥结者,是其本气之病,故谓正阳阳明,如张锡驹即本此;有以不兼太阳、少阳的阳明病为正阳阳明,如汪琥即持此观点。对于以上各家的观点,大家可以参考。


(2)正阳本义


正阳这个词在《伤寒论》中没有单独使用,它只是与阳明搭配而成“正阳阳明”。正阳是否就是指太阳、少阳之外的阳明?或者正阳这个词还有其他的含义?这个问题上述的这些释义似乎都没有提出来。


我们认为正阳不见得就是指阳明,或者说正宗的阳明就叫正阳。正阳应该有它专门的含义,这个含义我们可以从文字的角度来了解。《康熙字典》载云:“四月亦曰正月。《诗·小雅》‘正月繁霜’,《笺》:‘夏之四月,建巳之月。’《疏》:‘谓之正月者,以干用事,正纯阳之月。’又《杜预左传昭十七年》注:‘谓建巳正阳之月也。’”所以,正阳就是干阳,就是建巳之月。建巳为四月,夏气开始用事。夏气是什么呢?就是火热之气。火热之气最容易施于阳明而导致阳明病,因为火热之性炎上,正好与阳明主降的性用相反,所以,火施阳明是导致阳明病最常见的一个原因。火热也就是正阳之气,由火施阳明所致的阳明病,当然就可以叫做正阳阳明。因此,正阳阳明是有所指的,并非不兼太阳、少阳就是正阳阳明。对于正阳的上述含义,除了文字的证明以外,我们还可以从条文本身来说明。大家看168条的白虎加人参汤,在它的方后注里有这样一段话:“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白虎加人参汤是阳明病的主方之一,为什么要限定在立夏后至立秋前这段时间服用呢?这段时间刚好是夏三月,夏三月火热用事,正阳用事,这个时段里最容易导致火施阳明的正阳阳明病。白虎加人参汤要规定在“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这就反过来证明我们对正阳阳明的解释是恰当的。


(3)胃家实


正阳阳明又叫做胃家实,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胃家实的意义。


①胃


胃代表什么呢?首先是我们常识上的这个胃府。除此之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括:“六经为川,肠胃为海。”六经与胃之间的关系,就是川与海的关系。川与海是个什么关系呢?俗话说:“海纳百川,百川归海。”百川归海,说明川与海要么有直接联系,要么有间接的联系。没有联系,川中的水怎么会汇集到海里呢?川海之间的这样一种关系,证明了六经与肠胃是相通的。六经的疾病便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引聚到肠胃中来,然后泻之使出。下法为什么能够祛治百病呢?道理就在这里。


前面我们提到“下法的现代思考”这样一个议题。从这个川与海的关系,从这个六经与肠胃的关系,我们知道上述的这样一种思考完全是有可能的,完全是可以实现的。六经网络全身,无处不到,所以,就可以通过上面的关系把全身的疾病,甚至是很严重的疾病引聚到肠胃中来,引聚到海里来,然后清除掉。我们上面这个思考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建立在六经与肠胃这个特殊关系上的。


华龄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了一本《治癌秘方》,作者叫孙秉严。这部书是他34年治癌经验的写照。所谓“治癌秘方”,这个“秘方”归纳起来就是一个下法,当然是各种不同的下法。治癌秘法。孙医生的经验十分可贵,而一旦放进阳明篇里,一旦放到“六经为川,肠胃为海”的这样一个关系里去思考,理论上的问题就会很容易地得到解决。困难就在我们怎么形成一个阳明的局面,在没有形成阳明这个局面的时候就轻易地使用下法,决定是会利少弊多,甚至是有害无益。这是使用下法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说下法必须有它的指征。邪在少阴,你怎么把它引到阳明来?邪在厥阴,你怎么把它引到阳明来?引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形成阳明的局面。这些都应该有具体指标,这些就牵涉到很具体的技术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参考古人和今人的经验,我们也可以创立新的思路,形成新的方法。我以为这样的一些思考是很有意义的,从某种角度讲,这才符合中医现代化的内涵。


另外一个方面,胃不仅仅是藏象学上的一个概念,它还是天文学的一个概念。二十八宿中为什么有心、胃两宿?胃是二十八宿中的一宿,更具体地说胃是西方七宿亦即白虎宿中的一宿。西方主降,白虎主降,胃主降,阳明主降。为什么治疗阳明病的主要代表方要叫白虎汤?为什么胃刚好在西方白虎这一宿而不在其他青龙、朱雀、玄武这些宿?为什么阳明病要叫做“胃家实”?这一连串的为什么思考清楚了,你就会有豁然贯通的感觉,你就会从心底里认识到中医是成体系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事。如果仅仅是一门经验医学,有不有可能建立起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显然是不可能的。胃为西方七宿之一,《史记·天官书》云:“胃为天仓。”其注云:“胃主仓廪,五谷之府也,明则天下和平,五谷丰稔。”《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可见西方七宿之一的“胃”并非假借的虚词,它是有实义的,这个实义正好与脾胃所主的仓廪相符。天人相应,更具体一点就是星宿与藏府相应。胃为天仓,胃明则天下和平,五谷丰稔;脾胃为仓廪之官,脾胃健则身体康泰,五味出焉。星宿的胃与藏府的胃,它们之间的这样一种关系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与研究。前些日子,一位长者也是一位领导从关心和鼓励的角度告诫我说:“在中医学院范围内,能像你这样深入经典的确实很少,但是,有一个问题却需要注意,就是经典里面有精华也有糟粕,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好人读坏书亦好,坏人读好书亦坏。这位长者的意思很清楚,一方面对我钻研经典的精神表示赞叹,另一方面又担心我错将糟粕当精华。这个意见提得很好,而且提得很普适。不但搞经典应该这样,搞任何一门学问都应该这样。都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现代科学里就只有精华,没有糟粕吗?非也!现代科学里也有糟粕。而就目前的情况看,而就中医界的现状看,将经典中的糟粕当成精华的情况并不严重,严重的是在很多人眼里,特别是在相当多的高层次群体眼里,经典中并没有多少精华可取。没精华可取,那当然就可以不屑一顾了。博士们之所以只朝现代看,只朝分子生物学看,只朝实验室看,而很少朝经典里看,恐怕与上面这个认识有关。有谁愿去吃力而不讨好呢?所以,中医当务之急,不是良莠不分,不是我们过多地把糟粕当成了精华,而是我们很多人从骨子里失去了对它的信心,从骨子里没把它当成宝库。像星宿胃和藏府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把它当糟粕迷信呢?还是设法从多方面去研究它。


二十八宿中,使用藏府名来命名的还有心。心位于东方七宿,心宿的定位是否与先天八卦离位东方有关,这一点值得我们研究。为什么在二十八宿的命名中五藏它选一个心,六府它选一个胃?心为五藏之主,胃为六府之主。为什么要选用这个藏府之主来为星宿作命名?这个问题亦值得我们深思。


②胃家


正阳阳明它不讲胃实,而讲胃家实,胃家有什么意义呢?中国人对“家”的观念是很浓厚的,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家”的涵义。如果你是单身一人,尽管你住有100平方米,三房二厅,可这个还不能叫家,你要回去也只能叫回宿舍,不能叫回家。所以要成家,至少得有两个人,两口之家,三口之家,当然要是在过去完全可以有十几口的家。张仲景在这里用“胃家”,很显然,除胃以外肯定还有其他的因素,还在其他的成员。否则不能称胃家。所以,阳明病的胃家实除胃以外,起码还包括肠。否则,对“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这样的条文就没有办法理解,就会被别人看笑话。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