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救药原也是跟医药健康相关的成语。本指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后比喻人或事物已经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其出自《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这里“药”是治疗的意思。 这说的是,西周的厉王,生活奢侈,骄奢淫逸,残酷地压迫和剥削人民。当时有位不仅擅长吟诗做画而且善于治理国家处理大事的忠臣叫凡伯,常冒死劝谏,但厉王根本不听。那些厉王宠信的奸臣们都嘲笑凡伯。凡伯眼看着奸臣当道、国势日衰,十分愤慨,焦急万分,因此痛哭流涕地写了一首警告、抨击奸臣的诗上交给周厉王,自己则外出周游列国。这首诗很长,后被《诗经·大雅·板》收录:“.......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这大意如下:上天正在逞威肆虐,不要这样盲目快乐。我这老夫一片诚意,小子们却是骄傲自得。我进谏的并非老昏之言。你们反倒拿来取笑戏谑。你们的气焰炽盛如火,真是像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的地步。"这首诗的内容,是劝说周厉王和那些权臣千万别把忧患当作儿戏,应趁它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尽力防止它。若是忧患越积越多,就像病重一样无法治愈了。果然不出凡伯所料,公元前842年发生暴动,平民和奴隶们拿起武器,冲进王宫,周厉王仓皇逃走,直到死去也再无返回。西周从此哀落下去,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第一,"不可救药"着眼于"救、药",强调"没法治"的意思;"病入膏肓"着眼于"病",含有"病根很深"的意思。 第二,"不可救药"的本义已很少用。说"这个人不可救药"或"这个人的病不可救药",多指这个人错误严重而又屡教不改;而"病入膏肓"的“病情严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本义现代汉语还常用。 第三,用作定语时,"不可救药"可修饰的中心词,有不少"病入膏肓"不能修饰(如"害群之马""恶习")。前者的搭配对象比后者多。(中国文化首发于启疾光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