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国家药审中心通告2023年第12号) ... ...

2023-2-28 19:19| 发布者: 医智宝| 查看: 499| 评论: 0|来自: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

摘要: 本则在2007年版《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对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方面所涉及的特殊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对多肽药物研究和评价的实践经验,提出化学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的一般性技术要求 . ...


(三)生产工艺

1、工艺描述

应提供详细的工艺描述,以代表性批次,如注册批、工艺验证批为例,按照工艺流程详细描述各步工艺操作,包括反应试剂、投料量、反应条件、过程控制等。如果纯化方法使用制备型液相色谱仪,应提供载样量、洗脱程序、收集范围以及各洗脱液的处理方式等。

2、反应终点控制

液相合成反应终点一般可采用色谱法(如 TLC 法、HPLC法)监测;固相合成反应的终点可采用茚三酮法、三硝基苯磺酸法和四氯苯醌法等监测;二硫键连接的反应终点可采用Ellman 试验或 HPLC 法监测。除上述方法外,其他合适的方法也可以使用。监测方法应确保方法灵敏度符合检测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情况下单独一种监测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可能不够,可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监测。

3、中间体控制

对于液相合成,应参照《化学药物原料药制备和结构确证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对中间体的质量进行控制,特别要对缩合片段制订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例如分子量、有关物质和含量等)。

对于固相合成,在氨基酸偶联过程中,因肽链未与树脂裂解,缺少有效的中控手段,对肽链从树脂切割后的中间体应建立合理的控制措施。在综合分析后续纯化和冻干等步骤杂质谱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中间体质控限度。

 

三、结构确证

多肽分子由多种氨基酸组成,通常分子量较大,通过小分子化学药物结构研究常用的一些方法(例如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来解析多肽的结构存在一定的困难。可采用适当的方法确证多肽药物一级结构(即氨基酸序列及其修饰情况),并酌情采用其他方法确证其高级结构。

多肽原料药的一级结构确证中,应明确各氨基酸的连接顺序。对于具有氨基酸侧链修饰的多肽以及存在两个以上分子内环(如二硫键、酰胺键等)的环肽,应明确具体修饰位点、修饰物结构以及每个内环键的具体连接位点。氨基酸序列分析可采用多级质谱联用(MS-MS)、Edman降解等方法。

多肽药物的高级结构一般包括二级结构(如螺旋、折叠、转角等)和三级结构,且与肽链所处的溶液环境密切相关。可先通过文献资料等论述说明是否存在高级结构,如存在,应结合药物制剂进行综合考察。对于具有一定高级结构才能发挥其生物活性或缓释作用的多肽创新药物,应分析其高级结构对体内生物活性的影响。对于多肽仿制制剂,应具有与参比制剂一致的高级结构。具体的研究方法例如:圆二色谱(C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核磁共振波谱(NMR)、晶体X-射线衍射(XRD)、分析超速离心(AUC)、场流分离(FFF)、荧光光谱等。同时,可结合多肽药物的体内/体外生物活性研究结果,佐证其高级结构。

 

四、制剂处方工艺

化学合成多肽药物制剂研究应遵循小分子化学药物的一般规律,可参照《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等开展相应研究。同时,需关注多肽药物的特殊性,如理化性质和稳定性等。

(一)剂型的选择

与小分子化学药物相比,多肽药物多具有稳定性差、易酶解、脂溶性差等特点,化学合成多肽药物通常选择注射途径给药。近年来,随着多肽药物研发的深入和制剂技术的进步,多肽药物剂型选择的范围逐步扩大,鼓励根据临床使用需要,开发临床需求广泛、顺应性好的剂型,如长效制剂、口服制剂、吸入制剂等。

(二)处方筛选及工艺开发

在进行多肽药物的制剂研究时,需要充分了解原料药的理化性质,如溶解度、pH 值、pI、比旋度、高级结构、水分、油/水分配系数等,应关注原料药在不同 pH 值、离子强度、光、热、湿、氧化等条件下的稳定性情况。结合拟开发药物的关键质量属性,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在整个处方工艺开发过程中需关注多肽药物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

处方筛选时,可根据原料药性质和剂型特点进行辅料选择,应有利于提高多肽药物的稳定性,避免辅料与原料药的不良相互作用,同时应尽量减少不必要辅料的使用。关注辅料是否会引起多肽药物的杂质谱和/或高级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物的安全性。例如,某些辅料中的醛基可能与肽链中的氨基发生反应;某些辅料可能引起体系的 pH 值、离子强度等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降解杂质增加、高级结构变化等。

工艺开发时,应充分了解引起多肽药物不稳定的因素,在拟定生产工艺中应尽量避免多肽药物长期或短期处于不稳定条件下。表 2 列出了制剂工艺开发中部分需要考虑的不稳定因素。例如,配液过程中使用 pH 调节剂,可能会导致局部 pH 值过高/过低,进而引起多肽药物降解等问题;对于主药含量较低的多肽药物制剂,应关注容器、滤膜等的吸附情况;粉针剂的冻干过程可能存在缓冲剂结晶、pH 值移位、稳定剂形态改变、高级结构改变等问题;多肽药物多具有引湿性,应关注辅料中的水分、生产过程的湿度控制等;注射使用的多肽药物,应关注无菌保障水平等。

2 多肽药物的不稳定因素

类型

产生原因

影响因素

化学不稳定性

氧化

多肽序列中含有 MetCysHisTrpTyr 等易氧化的氨基酸残基

氧、光、pH 值、温度、缓冲液、金属离子等

去酰胺化

多肽序列中含有 AsnGln C 端酰胺等

pH 值、温度、缓冲液、离子强度等

门冬氨酸反应

Asn-XAsp-XX=GlySer 等)异构化、环化、水解等

pH 值、温度、缓冲液、离子强

二硫键交换或β消除

多肽序列中含有Cys

pH 值、氧、温度、缓冲液、金属离子等

聚合

多肽序列中含有-SH-NH2-COOH 等活性基团

pH 值、温度、浓度、缓冲液等

物理不稳定性

吸附

多肽与包材、滤膜等发生相互作用

多肽的表面性质、包材和滤膜的材质等

高级结构改变

多肽分子的微环境发生变化等

温度、pH 值等

 

(三)工艺描述及中间体控制

工艺描述中应结合工艺开发时确定的关键生产步骤,提供工艺操作细节,以保证制剂的批内和批间质量一致性。

结合药物生产过程,制定必要的中间体控制措施,建立合理的控制限度,以保证生产可持续进行。多肽药物多为注射剂,需对生物负载进行常规中控监测,对中间体存放条件和时限进行研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