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4号) ...

2023-3-7 16:46| 发布者: 国正行| 查看: 1059| 评论: 0|来自: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摘要: 本则是供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新药的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参考,主要内容包括进行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试验设计的总体要求、生物样品的测定方法、研究项目(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吸收、分布、 ...



(三)几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1.关于中药、天然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

在中药、天然药物新药研究开发的过程中,通过对活性成分或活性代谢产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了解其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作为阐明药效或毒性产生的基础及了解药效或毒性反应靶器官的依据,并为设计和优化临床试验给药方案提供有关参考信息。

中药活性成分情况较为复杂,有些活性成分较为单一,有些物质基础比较清楚但成分较多,有些活性成分复杂且不清楚。

对于活性成分单一的中药、天然药物,其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与化学药物基本一致。

对于非单一活性成分但物质基础基本清楚的中药、天然药物,其中药效或毒性反应较强、含量较高的成分,一般需要进行药代动力学探索性研究。对于活性成分复杂且物质基础不太清楚的中药、天然药物,应根据对其中部分已知成分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考虑是否进行有明确毒性成分的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若有足够证据表明某类结构相似的一类成分中某一个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属性可以代表该类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可从同类成分中选择一个代表性成分进行测定。被测成分应根据机体的暴露水平和暴露形式,以及药效作用/安全性相关性等因素来确定。

此外,在进行中药、天然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时,应充分考虑中药、天然药物所含化学成分不同于化学合成药物的特点,结合其特点选择适宜的方法开展体内过程或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为后续研发提供参考。若拟进行的临床试验中涉及到与其他药物(特别是化学药)联合应用,应考虑通过体外、体内试验开展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2.关于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体外方法

随着体外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深层次地了解和阐明药物的某一性质以及与药效和毒性的相关性,不少药代动力学的体外方法有效地应用于药物代谢和相互作用评价,如体外吸收模型(Caco-2细胞模型)、体外肝系统研究、体外转运系统等。这些体外方法学在推测人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特征时,提供了同种属的体外到体内的推测。体外方法学可以通过应用不同辅酶、不同选择性抑制物,不同重组基因纯酶,在试验设计上,可以弥补动物体内方法学的缺陷。人和动物的体外方法学结合动物的体内方法学,在新药研发的临床前阶段,可以较准确和有效地评价药物的吸收、运转、分布、代谢,比如药物代谢产物鉴定、代谢途径鉴定、药物对代谢酶和转运体的抑制和诱导等,为阐明药理和毒理作用机制和设计第一个临床研究剂量和评价潜在性药物代谢性或运转性相互作用提供可靠的参数。药代动力学的体外方法学的应用,在不影响或优化临床前研究信息量的同时,减少了实验动物的使用,使动物伦理学的实施逐渐可行。

对于体外研究发现有明显种属差异的药物,应进一步分析解释。

3.关于动物选择

由于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是联系动物研究与人体研究的重要桥梁,动物选择的恰当与否是该研究价值大小的关键。应尽量选择适宜的动物来进行研究,如口服给药的药物不宜选择食草类动物或与人胃肠道情况差异较大的动物,以免由于吸收的差异造成试验结果不能充分提示临床。对于创新性的药物,可利用体外药代动力学手段预先对动物种属进行筛选,以选择药物动力学特点与人体最接近的动物,提高试验结果的临床预测价值。由此也可为毒性试验选择合适的动物种属提供依据,并对毒性试验与人体的相关性做出判断。

4.关于手性药物

对映异构体具有几乎相同的物理性质(旋光性除外)和化学性质(在手性环境中除外),通常需要特殊的手性技术对它们进行鉴定、表征、分离和测定,但生物系统常常很容易区分它们,并可能导致不同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药理学、毒理学效应的量或质的区别。

为评价单一对映体或对映体混合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者应在药物开发前期,建立适用于体内样品对映体选择性分析的定量方法,为后期研究对映体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各自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提供方法学基础。

如果外消旋体已经上市,研究者希望开发单一对映体,则应测定该对映体转化为另一对映体的程度是否显著,以及该对映体单独用药是否与其作为外消旋体组分时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一致,这对丰富和解释单一对映体研发的立题依据、优化剂量、制定给药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监测对映异构体在体内的相互转化和处置,应获得单一对映体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曲线,并与其后在临床I期试验中获得的药代动力学曲线相比较。

123456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