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等4项食养指南的通知(国卫办食品函〔2023〕5号) 附件1 目 录 一、前言.............................................1 二、疾病特点与分型 ..................................2 (一)高脂血症定义与分类.............................2 (二)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及分型.....................2 三、食养原则和建议
..................................3 (一)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4 (二)调控脂肪,少油烹饪.............................5 (三)食物多样,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摄入充足.............6 (四)少盐控糖,戒烟限酒.............................6 (五)因人制宜,辨证施膳.............................7 (六)因时制宜,分季调理.............................8 (七)因地制宜,合理搭配.............................9 (八)会看慧选,科学食养,适量食用食药物质..........
10 附录 1 成人高脂血症人群的食物选择....................11 附录 2 常见食物交换表 ...............................13 附录 3 不同证型食谱示例 .............................19 一、痰浊内阻型
......................................19 二、痰瘀互结型
......................................22 三、气滞血瘀型
......................................24 四、气虚血瘀型
......................................28 五、肝肾阴虚型
......................................28 六、脾虚湿盛型
......................................30 附录 4 不同证型食养方举例 ...........................32 附录 5 血脂水平分层和血脂异常的临床分类..............43 全文下载: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国卫办食品函〔2023〕5号).pdf 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 年版) 一、前言 血脂是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如磷脂)等物质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近 30 年来,我国高脂血症患病率明显增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我国 18 岁及以上居民高脂血症总体患病率高达 35.6%,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高脂血症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患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高脂血症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如过量的饱和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摄入等。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是全球公认的高脂血症防治策略。膳食营养通过调节血脂、血压或血糖水平等危险因素,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在预防高脂血症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以“辨证施膳”为核心的中医食养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基础上的非药物调养方法,强调根据体质、病因、证候给予不同食养方案,在调和气血、平衡人体营养、辅助预防疾病上效果显著。针对不同体质高脂血症人群,选取不同特性的食物或食药物质食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为辅助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高脂血症的发生发展,改善高脂血症人群日常膳食,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发展传统食养服务,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相关要求,制定本指南。本指南以食养为基础,依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以及我国传统中医的理念和调养方案,提出具有多学科优势互补的成人高脂血症人群食养基本原则和食谱示例。本指南主要面向成人高脂血症人群以及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为高脂血症辅助预防与改善提供食养指导。有其他合并症的高脂血症人群,可参考(但不拘泥于)本指南制定食养方案,同时使用者应在医师或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食养方案。 二、疾病特点与分型 (一)高脂血症定义与分类。 血脂异常,俗称高脂血症,通常指血清中总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实际上,血脂异常也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根据空腹静脉血清检测指标将血脂异常分为 4 种,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TC≥5.2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TG≥1.7mmol/L)、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mmol/L),当上述血脂指标一项及以上异常则可诊断为血脂异常。从临床实用角度将血脂异常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详见附录。 (二)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及分型。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诊治具有自身的特点,将其纳入“血瘀”“痰湿”“脂膏”等范畴,病因在于饮食不节、嗜食油腻甘甜、醇酒厚味、情志失调、过逸少劳等,造成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体内液体代谢失常,形成瘀血、湿浊、痰凝等病理产物,最终致病。该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以痰瘀为标,正虚为本,常见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如下。 痰浊内阻型:身体肥胖,肢体沉重感,头昏多眠,容易困倦,胸闷气短,大便黏或不成形,舌体胖大,舌苔粘腻,脉滑。
痰瘀互结型:身体肥胖,肢体沉重感,头昏多眠,容易困倦,胸刺痛或闷痛,口唇暗紫,大便黏腻,舌体胖大,舌苔粘腻,或舌质紫暗,或舌体有瘀点瘀斑,脉滑或涩。
气滞血瘀型:胸部或胁部胀满,或针刺样疼痛,情绪低落或急躁易怒,喜欢长叹气,口唇紫暗,舌暗红,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 气虚血瘀型:气短乏力,精神疲倦,少言懒言,胸部或胁部针刺样疼痛,活动后诱发或加重,出汗多,舌淡暗或淡紫或有瘀斑、瘀点,脉涩。 肝肾阴虚型:头晕耳鸣,腰酸腿软,手心、脚心发热,心烦失眠,健忘多梦,舌红,舌苔少,脉细数。 脾虚湿盛型:身体困倦,大便不成形或腹泻,饮食无味,食后腹胀,舌淡,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色白粘腻,脉细弱或濡缓。 三、食养原则和建议 根据营养科学理论、中医理论和目前膳食相关慢性病科学研究文献证据,在专家组共同讨论、建立共识的基础上,对高脂血症人群的日常食养提出 8 条原则和建议。包括:1.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2.调控脂肪,少油烹饪。3.食物多样,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摄入充足。4.少盐控糖,戒烟限酒。5.因人制宜,辨证施膳。6.因时制宜,分季调理。7.因地制宜,合理搭配。8.会看慧选,科学食养,适量食用食药物质。 (一)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 高脂血症人群在满足每日必需营养需要的基础上,通过改善膳食结构,控制能量摄入,维持健康体重,减少体脂含量,有利于血脂控制;尤其对于超重和肥胖人群应通过控制能量摄入以减重,每天可减少 300~500kcal 的能量摄入。 体重正常的人群,保持能量摄入和消耗平衡,预防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人群,通过改善膳食结构和增加运动,实现能量摄入小于能量消耗,使体重减少 10%以上。高脂血症人群,除部分不宜进行运动人群外,无论是否肥胖,建议每周 5~7 次体育锻炼或身体活动,每次 30 分钟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运动,包括快走、跑步、游泳、爬山和球类运动等,每天锻炼至少消耗 200kcal。对于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先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充分评估其安全性后,再进行身体活动。运动强度宜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运动后第 2 天感觉精力充沛、无不适感为宜。 (二)调控脂肪,少油烹饪。 限制总脂肪、饱和脂肪、胆固醇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是防治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重要措施。脂肪摄入量以占总能量 20%~25%为宜,高甘油三酯血症者更应尽可能减少每日脂肪摄入总量。以成年人每日能量摄入1800~2000kcal 为例,相当于全天各种食物来源的脂肪摄入量(包括烹调油、动物性食品及坚果等食物中的油脂)在 40~55g 之间,每日烹调油应不超过
25g。 其中,一是饱和脂肪摄入量应少于总能量的
10%。高胆固醇血症者应降低饱和脂肪摄入量,使其低于总能量的 7%。二是高脂血症人群胆固醇每日摄入量应少于 300mg,而高胆固醇血症者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少于 200mg。少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脑和动物内脏等。三是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低于总能量的 1%,即每天不宜超过 2g,减少或避免食用部分氢化植物油等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四是适当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特别是富含 n-3 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高脂血症人群食物制作应选择少油烹饪方式,减少食品过度加工,少用油炸、油煎等多油烹饪方法,多选择蒸、煮等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