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叶(别名:赤苏叶、香苏叶、红苏叶、桂苏叶、苏叶)

2023-3-16 15:37| 发布者: 蒲公英| 查看: 147| 评论: 0

摘要: 【名称】Perilla Leaf赤苏叶、香苏叶、红苏叶、桂苏叶、苏叶【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性味】辛,温。【炮制】除去 ...
【名称】

Perilla Leaf
赤苏叶、香苏叶、红苏叶、桂苏叶、苏叶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

辛,温。

【炮制】

除去杂质及老梗;或喷淋清水、切碎,干燥。

性状

本品叶片多皱缩卷曲、碎破,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11cm,宽2.5~9cm。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叶柄长2~7cm,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带嫩枝者,枝的直径2~5mm,紫绿色,断面中部有 髓。气清香,味微辛。

【功效】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或带嫩枝)。 主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

【经脉】

归肺经、脾经。

【主治】

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本品能发散表寒,开宣肺气,可与生姜同用。兼有咳嗽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苏散。
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可与黄连同用。偏气滞痰结者,常与半夏、厚朴同用。
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陈皮、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
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 生姜,白芷煎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
外用:适量,捣敷、研末掺或煎汤洗。

【注意禁忌】

温病及气弱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病属阴虚,因发寒热或恶寒及头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敛宜补故也。火升作呕者亦不宜。
②《本草通玄》:久服泄人真气。

【药方】

①治伤风发热:苏叶、防风、川芎各一钱五分,陈皮一钱,甘草六分。加生姜二片煎服。(《不知医必要》苏叶汤)
②治卒得寒冷上气:干苏叶三两,陈橘皮(陈皮)四两,酒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为再服。(《补缺肘后方》)
③治咳逆短气:紫苏茎叶(锉)一两,人参半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再。(《圣济总录》紫苏汤)
④治伤寒啘不止:赤苏一把,水三升,煮取二升,稍稍饮。(《补缺肘后方》)
⑤治胎气不和,凑上心腹,胀满疼痛,谓之子悬:大腹皮、川芎、白芍药、陈皮(去白)、紫苏叶、当归(去芦,酒浸)各一两,人参、甘草(炙)各半两。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葱白七寸,煎至七分,空心温服。(《济生方》紫苏饮)
⑥治乳痈肿痛:紫苏煎汤频服,并捣封之。(《海上仙方》)
⑦治金疮出血:嫩紫苏叶、桑叶,同捣贴之。(《永类钤方》)
⑧治攧扑伤损:紫苏捣敷之,疮口自合。(《谈野翁试验方》)
⑨治蛇虺伤人:紫苏叶捣汁饮之。(《千金方》)
⑩治食蟹中毒:紫苏煮汁饮之。(《金匮要略》)
⑾治寒泻紫苏叶15克,水煎加红糖6克冲服。
⑿解食鱼、鳖中毒:紫苏叶60克,煎浓汁当茶饮,或加姜汁十滴调服。
⒀子宫下垂:紫苏叶60克,煎汤熏洗。
⒁治咳嗽、坠痰涎、润肺 紫苏、贝母(川贝母)、款冬花、汉防己各一分。上四味研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茶碗,煎至七分,温温服之。(《博济方》紫苏饮)
⒂治吐乳 紫苏、甘草、滑石等分,水煎服。(《慎斋遗书》)
⒃治噎膈病吐逆,饮食不进 紫苏叶二两,白蜜、姜汁各五分,和匀,微火煎沸。每服半匙,空心细呷。(《寿世青编》苏蜜煎)
⒄治妊娠犯伤寒,专以清热和胎为主,各随六经所见之症治之,不可与常病同治,恐致损胎,宜此方为主 紫苏、黄芩(酒炒)、白术(土炒)各钱半,甘草一钱,葱、姜引。(《医方一盘珠》四味紫苏和胎饮)
⒅治脚气冲心,闷乱不识人事,呕逆不下饮食 紫苏茎叶一两半,吴茱萸(汤浸去涎,炒黄)、橘皮(陈皮)(汤浸去白瓤,焙)各一分。上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入童子小便一合,温服。(《普济方》紫苏汤)
⒆治脚气上气,不问冷热一切气 紫苏叶一两半(锉)、白茯苓(去黑皮)一两、陈橘皮(陈皮)(汤浸去白,焙)十两。上为散,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半分拍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温服,日晚再服。(《普济方》紫苏汤)
⒇治水气虚肿,小便赤涩 陈皮(去白)一两,防己、木通、紫苏叶各五钱。上为末,每服二钱,姜三片。水煎,食前服。(《赤水玄珠》香苏散) 》)
(21)治阴囊生疮溃烂,皮脆子欲坠者,此名脆囊症,乃湿热也 用紫苏叶为末,湿则掺之,干则清油调搽。(《片玉心书》)
(22)治恶疮,疥癣 以大苏叶研细,(上四下音)敷。(《普济方》)
(23) 治伤寒胸中痞满,心腹气滞,不思饮食 紫苏茎(锉)一两,陈橘皮(陈皮)(汤浸,去白,焙)二两,赤茯苓(去黑皮)一两半,大腹皮(锉)、旋覆花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焙)半两。上六味,细切如麻豆 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枣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圣济总录》苏橘汤)
(24)治伤寒及温病瘥后,起早及饮食多,致劳复 紫苏茎叶(锉)一两,生姜(切)半两、豉一二合。上三味,用水二盏半,煎至一大盏,去滓。食前温服,日二服。(《普济方》紫苏饮)
(25)治上气暴咳 紫苏茎叶二升,大豆一升。上二味,以水四升煮大豆,次下紫苏,煮取一升五合。分为三服,昼二夜一。忌醋、炸、咸、酸、油腻等。(《外台》)
(26)治脚气,上气不止 紫苏茎叶三分(两),白前一两,桑白皮二两(锉)。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27)治吐血,衄血 白茅三钱,紫苏茎叶二钱。上散。新汲水一碗,煎七分,乘热调生蒲黄二钱,旋服。仍以大蒜两颗煨熟,捶扁,贴敷两脚心,少倾,自觉胸中有蒜气,其血立止。若下部出血,可以煨蒜敷两掌心。(《直指方》茅苏汤)
(28)治上焦有热,咯血瘀血,烦闷燥渴 黑豆三合,紫苏茎叶二条,乌梅二个。上,水大碗同煎,临熟入姜汁三大匙,食前旋服。(《直指方》豆苏汤)
(29)紫苏醋散 紫苏30克,醋适量。将紫苏研成细末加水1500毫升,水煮过滤取汁。加等量醋后再煮干。每日3次,每次1.5克。具有利咽、宽中作用。适于食管癌吞咽困难者。
(30)五神茶 荆芥、苏叶、生姜各10克,红糖30克,茶叶6克。先以文火煎煮荆芥、苏叶、生姜、茶叶,约15~20分钟后,加入红糖待溶化成 。服法 每日2次,可随量服用。功效:发散风寒,法风止痛。适用于风寒感胃,畏寒,身痛,无汗等症。


紫 苏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茎叶。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脾经。

【功效】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

1.紫苏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

2.用于胸闷、呕恶等症

紫苏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不论有无表症,均可应用,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此外,本品有能行气安胎,常配砂仁、陈皮同用,治疗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3.用于食鱼蟹后引起的吐泻腹痛

紫苏辛温,能解鱼蟹毒,中鱼蟹毒后可用单味紫苏煎服,或配合生姜同用。

【处方用名】紫苏、紫苏叶(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紫苏既能发汗散寒以解表邪,又能行气宽中、解郁止呕,故对风寒表症而兼见胸闷呕吐症状的,使用本品,很是适宜;或无表症而有气滞不畅症状的,也可用于宣通。如配藿香、陈皮则解表和中,配半夏、厚朴则解郁宽胸。

【方剂举例】香苏散(《和局方剂》):香附、紫苏、陈皮、甘草。治外感风寒、内有气滞、头痛无汗、胸膈满闷、噫气恶食。

苏羌达表汤(《通俗伤寒论》):苏叶、防风、光杏仁、羌活、白芷、广橘红、生姜、茯苓皮。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项强痛、骨节烦疼、无汗而喘、胸痞恶心。

【文献摘录】《别录》:下气,除寒中。

《药性本草》:以叶生食作羹,杀一切鱼肉毒。

《本草纲目》: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

《本草正义》:紫苏芳香气烈....外开皮毛,泄肺气而通腠理。上则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中则开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