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捏法 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四指的指面作对称性着力,夹持住患儿的肌肤或肢体,相对用力挤压并一紧一松逐渐移动者,称为捏法。小儿推拿主要用于脊柱,故又称捏脊法。 操作 1.患儿取俯卧位,被捏部位裸露,术者双手呈半握拳状,拳心向下,拳眼相对,用两拇指指面的前1/3处或指面的桡侧缘着力,吸定并顶住患儿龟尾穴旁的肌肤,食、中两指的指面前按,拇、食、中三指同时用力将该处的皮肤夹持住并稍提起,然后双手交替用力,自下而上,一紧一松挤压向前移动至大椎穴处。见图3-10(1)。 2.患儿取俯坐位或俯卧位,被捏部位裸露,术者双手呈半握拳状,拳心相对,拳眼向上,食指半屈曲,用其中节的桡侧缘及背侧着力,吸定并顶住患儿龟尾穴处的肌肤,拇指端前按,拇、食两指同时用力将该处的皮肤夹持住并稍提起,然后双手交替用力,自下而上,一紧一松挤压向前移动至大椎穴处。见图3-10(2)。 动作要领 1.肩、肘关节要放松,腕指关节的活动要灵活、协调。 2.操作时既要有节律性,又要有连贯性。 3.操作时间的长短和手法强度的轻重及挤捏面积的大小要适中,用力要均匀。 图3-10捏法 注意事项 1.捏脊时要用指面着力,不能以指端着力挤捏,更不能将肌肤拧转,或用指甲掐压肌肤,否则容易产生疼痛。 2.捏拿肌肤不可过度,捏拿肌肤过多,则动作呆滞不易向前推进;过少则易滑脱。用力过重也易导致疼痛,过轻又不易得气。 3.挤压向前推进移动时,需做直线移动,不可歪斜。 4.捏法靠慢工奏效,不可急于求成。 适用部位 脊柱。 七、运法 以拇指螺纹面或食、中指的螺纹面在患儿体表做环形或弧形移动,称为运法。 操作 以一手托握住患儿手臂,使被操作的部位或穴位平坦向上,另一手以拇指或食指、中指的螺纹面着力,轻附着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做由此穴向彼穴的弧形运动;或在穴周做周而复始的环形运动,每分钟操作60~120次(图3-11)。 图3-11 运法 动作要领 1.操作时,术者着力部分要轻贴体表。 2.用力宜轻不宜重,作用力仅达皮表,只在皮肤表面运动,不带动皮下组织。运法的操作较推法和摩法轻而缓慢,幅度较旋推法为大。运法的方向常与补泻有关,操作时应视病情需要而选用。 3.操作频率宜缓不宜急。 注意事项 操作时一般可配合使用润滑剂作为介质,以保护患儿皮肤。 适用部位 多用于弧线形穴位或圆形面状穴位。 八、捣法 以中指指端,或食、中指屈曲的指间关节着力,做有节奏的叩击穴位的方法,称为捣法。实为“指击法”或“叩点法”。 操作 患儿取坐位,以一手握持住患儿食、中、无名、小指四指,使手掌向上,用另一手的中指指端,或食指、中指屈曲后的第一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其他手指屈曲相握,以腕关节做主动屈伸运动来发力,有节奏的叩击穴位5~20次。见图3-12(1),图3-12(2)。 图3-12 捣法 动作要领 1.前臂为动力源,腕关节放松。 2.捣击时取穴要准确,发力要稳,而且要有弹性。 注意事项 1.捣击时不要用暴力。 2.操作前要将指甲修剪圆钝、平整,以免损伤小儿肌肤。 适用部位 适用于手部小天心穴及承浆穴。 九、拿法 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中两指相对夹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处的肌筋,逐渐用力内收,并做一紧一松的拿捏动作,称为拿法。有“捏而提起谓之拿”的说法。 操作 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中两指的螺纹面的前1/3处相对着力,稍用力内收,夹持住某一部位或穴位处的肌筋,并进行一紧一松的、轻重交替的、持续不断的提捏动作。见图3-13。 图3-13 拿法 动作要领 1.肩、肘、腕关节要放松,手掌空虚,着力部分要贴紧患儿被拿部位或穴位处的肌肤。2.操作时要蓄劲于掌,贯注于指,拇指与余指主动运动,以其相对之力进行捏提揉动。3.用力要由轻而重,缓慢增加,逐步深透,使动作柔和而灵活。 注意事项 1.操作中不能用指端与爪甲内扣。 2.操作时不可突然用力或使用暴力,更不能拿住不放。 3.由于拿法的刺激较强,拿后用掌继以揉摩手法,以缓解拿后之不适。 适用部位 主要适用于颈项、肩部、腹部、四肢部。 十、擦法 以手在患儿体表做直线往返摩擦运动,称为擦法。分为掌擦法、大鱼际擦法(也称鱼际擦法)、小鱼际擦法(也称侧擦法)、指擦法等。 操作 以拇指或食、中、无名指的指面、手掌面、大鱼际、小鱼际部分着力,附贴在患儿体表一定的经络,或特定穴,或治疗部位的皮肤上,稍用力下压,肩、肘关节放松,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前后摆动,肘关节做屈伸运动,带动前臂使着力部分在患儿体表做上下或左右方向的直线往返摩擦运动,使之产生一定的热量。 动作要领 直线往返运动,局部透热为度,可配合使用按摩油。 注意事项 1.不可擦破皮肤。 2.操作时不可屏气。
3.擦后所擦部位不可再使用其他手法。适用部位 掌擦法多用于肩背、胸肋部;大鱼际擦法多用于四肢、肩胛骨上部;指擦法多用于头面、四肢穴位等。 文章出自:《小儿推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