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经络系统概貌

2023-3-28 16:20| 发布者: 蒲公英| 查看: 558| 评论: 0

摘要: 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图1-1-1)。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内属于府藏(腑脏),外络于支节”(《灵枢•海论》),将人体内外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十 ...


(三)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

脏腑有表里相合关系,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亦有相应的表里相合关系。阴经为里,属于脏,阳经为表,属于腑。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属络关系,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如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十二经脉如此构成六对表里属络关系: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经脉的表里关系,除经脉一阴一阳的互相衔接、脏与腑的互相属络外,还通过经别和络脉的表里沟通而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四)十二经脉的走向和流注

十二经脉的循行有一定的方向,或上行,或下行,形成“脉行之逆顺”,其走向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这就是《灵枢•逆顺肥瘦》所说的“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胸)”。这种“脉行之逆顺”,后来称为“流注”。有了逆顺,十二经脉之间就可连贯起来,构成“如环无端”的气血流注关系。十二经脉主运行气血,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营气的运行顺序也就是十二经脉的顺序,而且与前后正中的督脉和任脉也相通。这种流注关系如图1-1-4所示。


 


1-1-4十二(四)经流注图


(五)十二经脉的衔接

十二经脉的正常流注,除需逆顺之走向外,各经脉尚需相互衔接。十二经脉之间的连接,除了两经直接相连外,有的是通过分支相互连接的,手足、阴阳经通过以下三种形式相互衔接(图1-1-5)。

1.阴经与阳经(表里经)在手足部衔接 手太阴肺经在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手少阴心经在小指与手太阳小肠经连接;手厥阴心包经在无名指与手少阳三焦经衔接;足阳明胃经在足大趾(内侧)与足太阴脾经相接;足太阳膀胱经在足小趾与足少阴肾经相连;足少阳胆经在足大趾(外侧)与足厥阴肝经连接。

2.阳经与阳经(同名阳经)在头面部衔接 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在鼻旁连接;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在目内眦交接;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在目外眦衔接。

3.阴经与阴经(手足三阴经)在胸部衔接 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肺中。

《脉书》记载十一脉的走行,绝大多数是从四肢部开始,各脉之间并非互相衔接。《灵枢•逆顺肥瘦》提出脉有顺逆不同的走行方向,手足各经脉之间互相连接,说明气血运行是“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灵枢•营卫生会》)的。

 

二、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脉、阴脉、阳维脉、阴维脉。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这是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对其余经络起统率、联络和调节气血盛衰的作用。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督脉行于后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任、督脉各有本经所属穴位,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其余的冲、带、、维六脉的穴位均交会于十二经和任、督脉中。冲脉行于腹部第一侧线,交会足少阴肾经穴。任、督、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称为“一源三歧”。带脉横斜行于腰腹,交会足少阳经穴。阳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交会足太阳等经穴。阴行于下肢内侧及眼,交会足少阴经穴。阳维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交会足少阳等经及督脉穴。阴维行于下肢内侧、腹第三侧线和颈部,交会足少阴等经及任脉穴。


 

1-1-5十二经脉衔接图

 

三、   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另行分出,深入体腔,以加强表里相合关系的支脉,又称“别行之正经”。十二经别一般多从四肢肘膝上下的正经分出,分布于胸腹腔和头部,其间有“离、入、出、合”的分布特点。从十二经脉分出称“离”;进入胸腹腔称“入”;在头颈部出来称“出”;出头颈部后,阳经经别合于原经脉,阴经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经脉,称“合”,如手阳明经别合于手阳明经脉,手太阴经别也合于手阳明经脉。手足三阴三阳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组成六对,称为“六合”。经别通过离、入、出、合的分布,沟通了表里两经,加强了经脉与脏腑的联系,突出了心和头的重要性,扩大了经脉的循行联系和经穴的主治范围。

 

四、   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十五络脉”。十二络脉在四肢部从相应络穴分出后均走向相应表里经,躯干部三络则分别分布于身前、身后和身侧。四肢部的十二络,主要起沟通表里两经和补充经脉循行不足的作用;躯干部的三络,起渗灌气血的作用。

络脉和经别都是经脉的分支,均有加强表里两经的作用,所不同者:经别主内,无所属穴位,也无所主病症;络脉则主外,各有一络穴,并有所主病症。络脉按其形状、大小、深浅等的不同又有不同的名称,“浮络”为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孙络”是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血络”则指细小的血管。

 

五、   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是指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部分,其分布范围与十二经脉大体一致。“筋”,《说文解字》解作“肉之力也”,意指能产生力量的肌肉;而“腱”是“筋之本”,是筋附着于骨骼的部分。全身筋肉按经络分布部位同样分成手足三阴三阳,即十二经筋。经筋各起于四肢末端,结聚于骨骼和关节部,有的进入胸腹腔,但不像经脉那样属络脏腑。手足三阳之筋都到达头目,手三阴之筋到胸膈,足三阴之筋到阴部。经筋的作用是约束骨骼,活动关节,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维持人体正常的体位姿势。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