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病症推拿治疗●呕吐

2023-4-3 11:53|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134| 评论: 0

摘要: 呕 吐【病因病机】 1.伤食吐 乳食不节,停滞中脘,胃失和降,浊气上逆,呕吐不消化食物,或胃不腐熟,脾失运化,宿食停积,呕吐酸馊乳食。 2.热吐 热结胃中,热则生火,所谓:“诸逆冲上,皆属于火。”食入即吐。 ...

呕 吐

【病因病机】

1.伤食吐 乳食不节,停滞中脘,胃失和降,浊气上逆,呕吐不消化食物,或胃不腐熟,脾失运化,宿食停积,呕吐酸馊乳食。

2.热吐 热结胃中,热则生火,所谓:“诸逆冲上,皆属于火。”食入即吐。

3.寒吐 本证多属于禀赋不足,脾胃虚寒,体虚中寒则脾阳失展,运化失职,以致乳食停积,痰水潴留,久而上逆,发为呕吐,食久方吐。

现代医学认为,呕吐是机体的一种本能反应,可将食入胃内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从而起到保护作用。但大多数情况并非如此,如急性胃炎、胃肠痉挛等,频繁而剧烈的呕吐可妨碍饮食,导致脱水引起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营养障碍等,对机体有更多的危害。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多见于伤乳、伤食,或腹部受寒后。

2)呕吐、肚腹胀满。

3)查体腹部膨胀、压痛。

2.鉴别诊断

1)胃源性呕吐 见于各型胃炎,有恶心先兆,进食后即吐,呕吐后常感轻松。

2)反射性呕吐 见于腹腔脏器急性炎症,呕吐物有异味。

3)梗阻性呕吐 呕吐隔餐或隔日食物,并含腐臭味,见于幽门梗阻;呕吐物为黄绿色液体,可有粪臭味,见于肠梗阻。


【临床表现】

1.伤食吐 呕吐酸馊频繁,口气秽臭,胸闷厌食,肚腹胀满,大便酸臭,或溏或秘。舌苔厚腻,脉滑,指纹滞。

2.热吐 食入即吐,呕吐物酸臭,身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臭秽或秘结,小便黄赤,唇色红而干。舌苔黄腻,指纹色紫。

3.寒吐 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呕吐完谷不化,面色 白,四肢欠温,腹痛喜暖,大便溏薄。舌淡薄白,指纹色红。


【治疗】

1.基础方 补脾经、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各200次,揉中脘、分腹阴阳、按揉足三里各100次。以达和胃降逆之效。

2.辨证加减

1)伤食吐

①治则:消食导滞,和中降逆。

②处方:补脾经、揉板门、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各200次,揉中脘、分腹阴阳、按揉足三里各100次。

③方义:补脾经、揉中脘、按揉足三里,可健脾和胃以助运化;揉板门、运内八卦,可宽胸理气,消食导滞;分腹阴阳、横纹推板门,可降逆止呕。

2)热吐

①治则: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②处方:清脾经、清胃经、推天柱骨、退六腑各200次,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各200次,清大肠、推下七节骨各100次。

③方义:清脾经、清胃经,配推天柱骨,可清中焦积热,和胃降逆止呕;退六腑,加强清热作用;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可宽胸理气,和胃止呕;清大肠,推下七节骨,可泻热通便,使胃气得以通降下行。

3)寒吐

①治则: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②处方:补脾经、揉中脘、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各200次,揉外劳宫、推三关各100次。

③方义:补脾经、揉中脘,可健脾和胃,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推天柱骨可和胃降逆,祛寒止呕;配横纹推向板门,善止一切呕吐;推三关、揉外劳宫,可温阳散寒以加强温中作用。

病例分析

刘某,男,5岁。20033月初诊。

主诉(家长代诉):食入即吐2天。

现病史:患儿2天前出现食入即吐,恶心,呕吐物酸臭,身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臭秽或秘结,小便黄赤,唇色红而干,苔黄腻,指纹色紫。

诊断:呕吐。证属热吐。病机分析:患儿脾胃升降失司,胃气上逆而发生食入即吐;吐物酸臭为食物未化,乃乳食不节,积滞中脘而致;身热口渴、烦躁不安为热结胃中;唇色红而干,苔黄腻,指纹色紫为食积内热之外候。

治则: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处方:清脾经,清胃经,清大肠,退六腑,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推天柱骨,推下七节骨。


【预防与护理】

1.呕吐较重时应禁食46小时或68小时。可适当饮生姜水或米汤,必要时静脉输液。

2.禁食过后宜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注意量宜少,食物种类不宜过杂。

3.保持安静,注意体位,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

4.乳婴儿注意喂养,包括乳汁量、浓度、喂养姿势等。


【按语】

古人称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哕。而呕吐常常同时出现,故合称呕吐。推拿对于小儿呕吐的疗效较好,在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后,可作为首选方法。呕吐较重者可适当配合中西药物治疗。另外,小儿胃脏娇嫩,贲门松弛,如果喂养不当,吸入过多空气,或喂乳过多,出现乳后有少量乳汁倒流口腔,从口角溢出,此称为溢乳,不属病态。


(小儿推拿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