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 尿 【病因病机】 1.先天不足 儿童遗尿,多为先天肾气不足,下元虚冷所致。《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候六·遗尿候》曰:“遗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约于水故也。”肾主闭藏,开窍于二阴,职司二便,与膀胱互为表里;如肾与膀胱之气俱虚,不能制约水道,则发生遗尿。 2.后天失养 脾肺虚损,气虚下陷,也可以出现遗尿。尤在泾说:“脾肺气虚,不能约束水道而病为不禁者,《金匮》所谓上虚不能制下者也。”饮食入胃,经脾的运化散精,上归于肺,然后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保持正常的排尿功能。肺为水之上源,属上焦,脾为中焦。脾肺气虚,则水道约制无权,因而发生遗尿。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发病年龄在3岁以上,夜间不能自主控制排尿而经常尿床。睡眠较深,不易唤醒。尿常规及尿培养无异常发现。 2.鉴别诊断 白日尿频综合征为儿科常见病,多发于冬、春和秋、冬季节交换时期,患儿小便频数,每日多达数十次,尿急,入厕则淋沥不爽,甚至点滴而出,尿时无痛感,入睡后尿量多无异常,且晚上一般不会尿床,尿常规检查无异常或仅有白细胞少许,大部分患儿因惊吓紧张而后诱发。 【临床表现】 1.肺脾气虚 夜间遗尿,日间尿频量多,经常感冒,面色少华,神疲乏力,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无力。 2.肾阳不足 寐中多遗,小便清长,面色苍白,四肢不温,智力较同龄儿稍差。舌质淡,苔白滑,脉沉无力。 3.心肾不交 梦中遗尿,寐不安宁,烦躁叫嚷,白天多动少静,或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舌质红,苔薄少津,脉细数。 4.肝经湿热 寐中遗尿,小便量少色黄,性情急躁,梦多。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 1.基础方 补肾经、揉膀胱俞各200次,擦腰骶部透热为度,可温补肾气、固涩下元;按揉百会100次,可醒脑调神、升阳举陷。 2.辨证加减 (1)肺脾气虚 ①治则:健脾益肺,固摄膀胱。 ②处方:补脾经、补肺经、推三关各300次,揉丹田100次。 ③方义:补脾经、补肺经、推三关健脾益气,补肺脾之气虚;揉丹田以温补肾气,固涩下元。 (2)肾阳不足 ①治则:温补肾阳,固摄膀胱。 ②处方:推三关、揉外劳宫、揉丹田、揉肾俞、揉命门各200次。 ③方义:揉丹田、揉肾俞、揉命门温补肾气以壮命门之火,固涩下元;推三关、揉外劳宫,温阳散寒以加强温补肾气,固涩下元之力。 (3)心肾不交 ①治则:清心滋肾,安神固摄。 ②处方:清心经、清小肠各300次,清天河水、揉二马、捣小天心、揉五指节、按揉三阴交各200次。 ③方义:清心经、清小肠,以清心滋阴;清天河水、揉二马清热滋阴;捣小天心、揉五指节,可镇心安神;揉膀胱俞、按揉三阴交,可固摄膀胱,通调水道。 (4)肝经湿热 ①治则:清热利湿,泻肝止遗。 ②处方:清肝经、清心经、清小肠各300次,清天河水、揉二马、揉内劳宫、按揉三阴交各200次。 ③方义:清肝经、清小肠、清心经,以清热利湿,湿热自小便而解;清天河水、揉二马、揉内劳宫,以清热滋阴;按揉三阴交,以固摄膀胱,通调水道。 病例分析 方某,女,7岁。2014年9月初诊。 主诉(家长代诉):夜间经常尿床。 现病史:睡中遗尿,尿黄量少,尿味臊臭,性情急躁易怒,夜间梦语磨牙,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形体消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小儿遗尿症,证属肝经湿热。 病机分析:肝经湿热,蕴伏下焦,耗灼津液,迫注膀胱,故睡中遗尿,尿黄量少,尿味臊臭。肝经有热,肝火偏亢,故性情急躁易怒;肝火内扰心神,故梦语磨牙。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均是肝经湿热之象。 治则:清热利湿,泻肝止遗。 处方:清肝经、清小肠、清心经、清天河水、揉二马、揉内劳宫、按揉三阴交、揉膀胱俞。 【预防与护理】 1.使儿童养成按时排尿的卫生习惯,以及合理的生活习惯,不使其过度疲劳。 2.已经发生遗尿者,要给予积极的治疗和适当的营养,并注意休息;临睡前两小时最好不要饮水;少吃或不吃流质类食品。 3.夜间入睡后,家长应定时叫其起床排尿。 【按语】 正常小儿1岁以后白天可逐渐控制小便,随着小儿经脉日渐充盛,气血脏腑渐实,排尿和表达均逐步完善。而学龄儿童可因白天贪玩过度,精神疲劳,夜间偶发尿床,则不属于病理状态。 推拿治疗遗尿有一定疗效,但还要配合正确的饮食及家长的定时喊醒排尿,养成定时排尿的生物钟。此外,适当的心理诱导也是必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