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 风 【病因病机】 急惊风病因以外感六淫、疫毒之邪为主,偶有暴受惊恐所致。 外感六淫,皆能致痉。尤以风邪、暑邪、湿热、疫疠之气为主。小儿肌肤薄弱,腠理不密,极易感受时邪,由表入里,邪气枭张而壮热,热极化火,火盛生痰,甚则入营入血,内陷心包,引动肝风,出现高热神昏、抽风惊厥、发斑吐衄,或见正不胜邪,内闭外脱。若因饮食不节,或误食污染有毒之食物,郁结肠胃,痰热内伏,壅塞不消,气机不利,郁而化火。痰火湿浊,蒙蔽心包,引动肝风,则可见高热昏厥,抽风不止,呕吐腹痛,痢下秽臭。 小儿神气怯弱,元气未充,不耐意外刺激,若目触异物,耳闻巨声,暴受惊恐,使神明受扰,肝风内动,出现惊叫惊跳,抽搐神昏。 总之,急惊风的主要病机是热、痰、惊、风的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其主要病位在心肝两经。小儿外感时邪,易从热化,热盛生痰,热极生风,痰盛发惊,惊盛生风,则发为急惊风。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发病年龄3个月~6岁小儿。 (2)突然发病,出现昏迷、抽搐,多伴有高热。具有热、痰、风、惊四证,以及抽、搦、颤、掣、反、引、窜、视八候。 (3)有接触疫疠之疾,或暴受惊恐史。婴幼儿则可有高热惊厥史。 (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急惊风,脑脊液检查有阳性改变,神经系统检查出现病理性反射。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5)饮食不洁,感染湿热疫疠之邪者,大便检查有大量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及巨噬细胞。 2.鉴别诊断 可与痫病相鉴别。痫病以突然昏倒,口吐涎沫,肢体抽搐,移时自醒为特点,一般不发热,年长儿较为多见,多有家族史,脑电图检查可见癫痫波型。 【临床表现】 1.辨表热、里热 昏迷、抽搐为一过性,热退后抽搐自止为表热;高热持续,反复抽搐、昏迷为里热。 2.辨痰热、痰火、痰浊 神志昏迷,高热痰鸣,为痰热上蒙清窍;妄言谵语,狂躁不宁,为痰火上扰清空;深度昏迷,嗜睡不动,为痰浊内蒙心包,阻蔽心神。 3.辨外风、内风 外风邪在肌表,清透宣解即愈,若见高热惊厥,为一过性证候,热退惊风可止;内风病在心肝,热、痰、惊、风四证俱全,反复抽搐,神志不清,病情严重。 4.辨外感惊风 区别时令、季节与原发疾病六淫致病,春季以春温伏气为主,兼夹火热,症见高热、抽风、昏迷,伴吐衄、发斑;夏季以暑热为主,暑必夹湿,暑喜归心,其症以高热、昏迷为主,兼见抽风;若痰、热、惊、风四证俱全,伴下痢脓血,则为湿热疫毒,内陷厥阴。 【治疗】 1.治则 急则治其标,首先开窍镇惊,然后再清热、豁痰、息风。 2.处方 掐人中、端正、老龙、十宣、威灵各5次;拿合谷、肩井、仆参、曲池、承山、委中、百虫各10次。 3.方义 掐人中、端正、老龙、十宣、威灵以开窍镇惊;拿合谷、肩井、仆参、曲池、承山、委中、百虫以止抽搐。 4.加减 高热者推三关、退六腑、清天河水;昏迷者捻耳垂,掐委中;肝风内动者推天柱骨、推脊,按阳陵泉;痰湿内阻者清肺经、推揉膻中、揉天突、中脘、丰隆、肺俞。 病例分析 王某,男,1岁。2009年初诊。 主诉(家长代诉):手足拘挛抽搐5天。 现病史:患儿始因受风寒导致感冒,发病初期有发热咳嗽,曾至其他医院就诊,予清热止咳药两日,后出现白昼热退,夜来复至,咳嗽未见好转,咳嗽有黄痰,并见手足抽搐,大便干,小便黄赤。现啼哭不止,面红,喉中痰鸣,手足抽搐,脉细数,舌红苔黄干。 诊断:急惊风。证属痰热扰心证。病机分析:患儿因感受风寒邪气,清热不力,导致邪气入里化热,炼液为痰,痰热扰心,乃致啼哭不止,为痰火阻蔽心神。脉细数,舌红苔黄干,均为痰热扰心之证。 治则:清热、豁痰、镇惊。 处方:清热,透六腑,清天河水;豁痰,掐足三里、阴陵泉、丰隆;镇惊,掐天庭、人中,拿曲池,拿肩井。 【预防与护理】 1.平时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2.避免时邪感染。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及变质食物。 3.按时预防接种,避免跌倒惊吓。 4.有高热惊厥史患儿,在外感发热初起时,要及时降温,服用止痉药物。 5.抽搐时,切勿用力强制,以免扭伤或骨折。应将患儿头部歪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将纱布包裹压舌板,放在上下牙齿之间,防止咬伤舌体。 6.保持安静,避免刺激。密切注意病情变化。 【按语】 无论什么原因引起本病,未到医院前,都应尽快地控制惊厥,因为惊厥会引起脑组织损伤。 1.使病儿在平板床上侧卧,以免气道阻塞,防止任何刺激。 2.可用手巾包住筷子或勺柄垫在上下牙齿间以防咬伤舌。 3.发热时用冰块或冷水毛巾敷头和前额。 4.抽风时切忌喂食物,以免呛入呼吸道。 5.缺氧时立即吸氧。控制惊厥首选安定,每次静脉慢注0.1~0.3mg/kg,1~3分钟见效。最好分秒必争送医院查明原因,控制惊厥、抗感染和退热三者同时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