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 视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发生的原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发育不良、脏腑失养,或用眼不当、久视伤血等等。其病机主要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心阳不足,致目失所养,甚至目络瘀阻。 中医眼科学将小儿近视眼归纳为心阳不足、脾虚气弱、肝肾亏虚三个证型。 1.心阳不足 心为阳脏而主通明。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故称为阳脏,又称“火脏”。唐宗海《血证论》说:“心为火脏,烛照万物。”心阳入目神光出,视物清晰。若心阳不足,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故视近尚清,视远模糊。同时可导致血液运行迟缓,瘀滞不畅,又可引起精神委顿,神识恍惚。 2.脾虚气弱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输精气,上贯于目,脾升清阳,通至目窍,脾气统血,循行目窍。脾气不足,久延不愈,可致脾不统血,营血亏虚。同时,脾也失去了升清阳之功,致使目失所养引起神光衰微,以致光华不能远及,故视近而不能视远也。 3.肝肾两虚 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两虚则精亏血少,精血不足,目失所养引起神光衰微,以致光华不能远及,故视近而不能视远。 现代医学认为,近视发生的病理原因大多为眼球前后轴过长(称为轴性近视),其次为眼的屈光力过强(称为屈光性近视)。具体患病原因主要如下:①用眼不当。如用眼距离过近、用眼时间过长、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在行车上或走路时看书、躺着看书、睡眠不足、课桌不符合要求,写字姿势不正确等。②先天遗传。角膜弯曲度或晶状体前后面的弯曲度变大。这种情况多为先天性改变,临床上较少见。③营养不良。缺钙、锌、维生素B等相关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分类与鉴别诊断】 1.近视的分类 (1)按近视程度分类 ①300D(300度)以内者,称为轻度近视。②300D~600D(300度~600度)者为中度近视。③600D(600度)以上者为高度近视,又称病理性近视。 (2)按照屈光成分分类 ①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轴的延长造成的近视。一般眼轴增加1mm,近视度增加300D,在高度近视眼特别是恶性近视眼中,眼轴的延长极为严重,往往可以看到明显的眼球突出。②曲率性近视:由于角膜前面或晶状体表面的曲度增强,曲率半径变短,而使平行光束入眼后过早聚焦于视网膜前的近视状态。③指数性近视:指由于房水、晶状体屈光指数的增高,屈光力增加,而使平行光束入眼后过早聚焦于视网膜前的近视状态。 (3)按调节性分类 ①假性近视:假性近视又称调节性近视眼。是由看远时调节未放松所致。它与屈光成分改变的真性近视眼有本质上的不同。②真性近视:真性近视也称轴性近视,其屈光间质的屈折力正常,眼轴的前后径延长,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③混合性近视:往往一个人的近视是由于眼睛疲劳引起的假性近视,慢慢地导致部分真性近视与假性近视同步,可以这么说,在近视度数不断加深的人群中,大多属于混合性近视。 2.鉴别诊断 与散光相鉴别。散光是眼睛的一种屈光不正常状况,与角膜的弧度有关。人类的眼睛并不是完美的,有些人眼睛的角膜在某一角度区域的弧度较弯,而另一些角度区域则较扁平。造成散光的原因,就是由于角膜上的这些厚薄不匀或角膜的弯曲度不匀而使角膜各子午线的屈折率不一致,导致经过这些子午线的光线不能聚集于同一焦点。这样,光线便不能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这种情况称为散光。 【临床表现】 1.常见的临床表现 (1)视力减退 近视眼主要是远视力逐渐下降,视远物模糊不清,近视力正常,但高度近视常因屈光间质混浊和视网膜、脉络膜变性引起,其远近视力都不好,有时还伴有眼前黑影浮动。 (2)外斜视 中度以上近视患儿在近距离作业时很少或不使用调节,相应地减弱辐辏作用,可诱发眼位向外偏斜,形成外斜视。 (3)视力疲劳 近视眼患儿调节力很好,但在近距离工作时需要过度使用辐辏力,这样破坏了调节与辐辏之间的平衡协调,导致急性视疲劳症状。其表现为眼胀、眼痛、头痛、视物有双影虚边等自觉症状。 (4)眼球突出 高度近视眼由于辐辏增长,眼球变大,外观上呈现眼球向外突出的状态。 2.不同中医证型的临床表现 (1)心阳不足 视力减退,视近清楚,视远模糊,伴形寒肢冷,面色无华,瞳仁无神,心悸不宁,气短乏力,舌红少苔,脉弱。 (2)脾虚气弱 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双目疲劳,伴神疲乏力,纳食不香,大便溏薄,舌质淡,脉弱无力。 (3)肝肾两虚 视力减退,目视昏暗,伴腰酸乏力,头晕耳鸣,舌红脉沉细。 【治疗】 1.治则 疏通局部脉络,调和全身气血。 2.处方 眼眶局部及眼眶附近的头面部穴位,足太阳膀胱经在背腰部的循行部位。 3.具体操作 (1)眼眶局部及眼眶附近头面部穴位的操作 患儿取仰卧位,微闭双眼,术者坐于床头。术者用一指禅推法沿小儿眼眶做“∞”形(倒8字形)的紧推慢移推法,反复6~8遍。术者左右手示、中、无名指并拢以三指揉法分别操作于患儿的左右眼眶,上下眼眶均要操作,时间约5分钟。然后用拇指按揉印堂、阳白、头维、神庭、上星等穴位,中指按揉晴明、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四白、翳风、风池等穴位,每穴约半分钟。最后用拇指由内向外分轻推上下眼眶及眼球,轻推眼球时注意手法一定要轻柔、用力平稳,避免损伤。 (2)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在背腰部循行部位的操作 患儿取俯卧位。术者用揉法施术于患儿脊柱两侧的膀胱经,上下反复操作约10分钟。然后用双手拇指自上而下按揉夹脊穴,反复操作8~12遍。最后拿肩井穴约1分钟。 4.方义 局部操作以疏通局部脉络,达到解除眼肌疲劳、增加视力的作用。取太阳膀胱经在背腰部的循行部位,能调节全身脏腑功能、调和全身气血。 5.辨证加减 (1)心阳不足 ①治则:兼以温补心阳。 ②处方:推、擦督脉,用一指禅推法,或拇指按压与按揉法操作足太阴脾经在小腿的循行部位。 ③方义:推、擦督脉能温补一身阳气,推拿足太阴脾经能健脾生血,以助心阳来复。 (2)脾虚气弱 ①治则:兼以健脾益气。 ②处方:用一指禅推法,或拇指按压与按揉法操作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在小腿的循行部位,重点操作足三里及三阴交穴。 ③方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推拿此二经能健运脾胃,益气生血。 (3)肝肾两虚 ①治则:兼以补益肝肾。 ②处方:用一指禅推法,或拇指按压与按揉法操作足少阴肾经与足厥阴肝经在小腿的循行部位,重点操作太溪及涌泉穴。 ③方义:推拿肝肾二经,并重点操作太溪及涌泉穴能补益肝肾。 病例分析 李某,女,13岁。2007年4月初诊。 主诉:视物不清4年。 现病史:患儿从9岁始家长发现其视物不清,视力检查结果为远视力右0.6,左0.5;近视力右0.7,左0.9。平素身体健康,喜仰卧或侧卧看书。舌淡,苔白,脉浮数有力。 诊断:近视(假性近视)。 病机分析:患儿因阅读姿势不正确,常仰卧或侧卧看书,导致强用目力,劳伤气血。强用目力不但耗血伤气,而且使肝所主的经筋肌膜由于近距久视而失其束敛目珠之作用,导致近视。 治则:调和气血,疏通脉络。 处方:按揉晴明、攒竹、太阳、四白、翳风,按风池,按揉天柱骨,分推坎宫,轻推眼眶。 【预防与护理】 一般儿童的近视眼,多数属于“假性近视”。由于用眼过度,调节紧张而引起的一种功能性近视。如果不及时进行解痉矫治,日久后就发展成真性近视。具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不要趴在桌子上或扭着身体读书、写字。书本和眼睛应保持30cm,身体离课桌应保持一个拳头的距离,手离笔尖2.5cm左右。课桌椅应适合学生身高。 2.看书写字时间不宜过久,持续1小时后要休息10分钟。眼睛远眺,多看绿色植物。 3.写字、读书的光线要适当,光线最好从左边照射过来。不要在太暗或者太亮的光线下看书、写字。尽量使用无频闪灯具。 4.积极开展户外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 5.教导学生写字不要过小、过密,不要写斜字、草字。 6.认真做好眼保健操(揉四白穴、揉太阳穴、轮刮眼眶等)。 7.少看电视,少使用手机、电脑。 8.注意补充营养与休息。应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各种蔬菜。胡萝卜含维生素B,对眼睛有好处。少吃含糖食物。 【按语】 推拿治疗假性近视有明显效果。假性近视为功能性,多发生于青少年,视力可在数周或1~2个月内下降,适当休息后又可得到某种程度的恢复。真性近视为器质性改变,不能自然恢复。鉴别诊断方法最可靠的是睫状肌麻痹法:用睫状肌麻痹药放松调节,使睫状肌松弛,使眼处于静态屈光状态,再查视力及验光确定。具体方法(供参考):用1%阿托品滴眼剂,每日1~2次,连续3~4天;0.5%托品酰胺每5~15分钟1次,共6次。滴眼前、后分别查小孔镜下裸眼视力,若散瞳后视力不变为真性近视,视力增加为假性近视;验光有近视屈光度为真,无近视屈光度为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