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粒度分布试验 试验目的:粒度是影响给药过程中药物通过肠内管的关键因素,粒度分布试验可预测肠内管被堵塞的风险。 推荐的操作方法:按照回收率中的方法制备药品分散液并通过肠内管模拟输送,在药品分散液通过肠内管输送前、后,测定其粒度分布。 可接受的标准:一般情况下,仿制制剂的粒度分布趋势应与参比制剂相当。如不一致应提供充分依据。 注意事项:粒度分布测定方法需经验证,以确保其重现性和灵敏度,一般应提供D10、D50、D90水平下的粒径数据。 2.2.5肠溶衣药品的耐酸性试验 试验目的:应对具有肠溶衣的药品进行耐酸性试验,耐酸性试验目的是确保肠溶制剂在经肠内管给药期间肠溶衣的完整性。 推荐的操作方法:按照回收率中的方法制备药品分散液并通过肠内管模拟输送,在肠内管出口处收集样品,然后测定样品在酸性条件(质量标准中规定的酸性介质,一般持续1~2h)下的释放情况。 可接受的标准:一般情况下,释放到酸性介质中的药物百分比,应符合药品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合格标准,且耐酸力应与参比制剂相当。 注意事项:如果原料药不耐酸,应当考虑其降解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压片后包肠溶衣的产品不适合肠内管给药,因为压碎分散药物可能会破坏肠溶衣功能。 2.2.6缓释制剂溶出度试验 试验目的:应对缓释制剂进行溶出度试验,证明缓释制剂经肠内管给药后不影响药物的释放行为。 推荐的操作方法:按照回收率中的方法制备药品分散液并通过肠内管模拟输送,在肠内管出口处收集样品,使用质量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条件,在质量标准规定的时间点测定释放的药物量。 可接受的标准:应符合药品质量标准要求。 2.3其他注意事项 在进行肠内管给药后的体外对比研究时,应描述试验条件,包括:试验样本量和所用参比制剂信息等。 应详细记录体外对比试验的操作细节,包括但不限于:(1)分散介质,如水的类型、液体食物类型或果汁品牌等;(2)分散介质体积和温度; (3)从分散到经肠内管给药之间的保持或浸泡时间; (4)根据建议的给药说明,通过肠内管可能的给药次数(如每天1次、每4小时1次等); (5)关于药品制备和分散方法的详细信息(例如压碎、混悬、溶解、振摇方法等),包括用于制备或分散的任何裝置; (6)分散前介质的pH值及药品分散液在初始分散和通过肠内管输送后的pH值(可根据风险分析确定样本量); (7)给药前、后使用的冲洗量; (8)使用的管子和注射器[例如,材质、品牌、内外管直径、管子长度、孔眼数量、有无气囊等]; (9)肠内管保持的位置和注射器保持的位置(例如,水平、垂直等);(10)每个试验的方法、分析地点和试验日期。 应提交所用分析方法的详细方法学验证报告,以证明其适用于预期目的;应提交每个试验的单独数据、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V);应分析数据,包括任何离群点和异常结果,并说明数据是否符合合格标准;应在适当的时候使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试验结果数据分析,并说明是否符合合格标准;应提交代表性照片或视频来支持观察现象和结果。
三、参考文献 1、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 Oral Drug
Products Administered Via Enteral Feeding Tube: In Vitro Testing and Labeling
Recommendations 2、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 Bioequivalence Requirements
for Solid Oral Generic Drugs I abeled for Sprinkle or via Enteral Feeding Tubes 3、FDA. Draft Guidance on Lansoprazole
Delayed-Release 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等 4、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 BIOEQUIVALENCE SUMMARY TABLES FOR IN VITRO FEEDING TUBE TESTING. 5、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 Size of Beads in
Drug Products L abeled for Sprinkle. 6、《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123口服溶液剂 口服混悬剂 口服乳剂.
7、EMA. Quality of medicines questions and
answers: part2. Administration of oral immediate release medicinal products through enteral feeding tub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