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 Zúsānlǐ(ST36)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图5-2-8)说明:在胫骨前肌上取穴。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 (1)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泄泻,便秘。 (2)热病,癫狂。 (3)乳痈。 (4)虚劳羸瘦。 (5)膝足肿痛。 【操作】直刺1~2寸。 【古文献摘录】 《灵枢·五邪》:“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 《外台秘要》:“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 《通玄指要赋》:“三里却五劳之羸瘦。”“冷痹肾败,取足阳明之上。” 图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