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的原则与法治●推拿治法

2023-4-21 14:08|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380| 评论: 0

摘要: 推拿治法 治法,就是治疗疾病的方法。治法从属于治则,是针对具体病证的治疗方法。中医学的治法很多。清代医学家程国彭著的《医学心悟》中详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即所谓“医门八法”。推拿属于中 ...

推拿治法


治法,就是治疗疾病的方法。治法从属于治则,是针对具体病证的治疗方法。中医学的治法很多。清代医学家程国彭著的《医学心悟》中详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即所谓“医门八法”。推拿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其治疗方法有其特殊性。由张振鋆编写的推拿专著《厘正按摩要术》中,将“消”法改为“泻”法。后世医家又针对推拿治法做出了总结,提出温、通、补、泻、汗、和、散、清八法,这是目前推拿界普遍公认的推拿治法。


一、温法

温法,是指温散寒邪、回复阳气的治法。适用于一切寒证,包括虚寒证和里寒证。推拿有温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对机体因受寒而引起的伤痛,推拿可达到祛寒止痛的目的。《幼科铁镜》曰:“寒热温平,药之四性;推拿掐揉,性与药同,用推即是用药。推上三关,代却麻黄、肉桂……”《素问·至真要大论》也提出“寒者热之”,这是针对实寒;“劳者温之”“损者温之”,这是针对虚寒。表寒证,治疗当以辛温解表的汗法。里寒证又分为里实寒和里虚寒,里实寒证治宜温通、温散,它多因外感风寒循经入里客于脏腑或过食生冷寒食而致;里虚寒证治宜温补、温振阳气,它多因患者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所致。

在推拿治疗方面,适宜选用具有高产热效应的手法,如擦法、振法、摩法,以及熨法、热敷法等。温法的作用主要有:

1.止痛 温经通络,发散经脉的寒邪。适用于以手足厥冷、四肢麻木、疼痛为主症的经脉虚寒证。《素问·举痛论》提出:“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王冰的注云:“手按之,则寒气散,小络缓,故痛止。”说明手法具有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

2.化痰 推拿操作中平推(擦)前胸后背、按揉肺俞和定喘穴等手法都可以起到温肺化痰的作用。清代陈复正撰写的《幼幼集成》中也有用药物推熨胸背的“暖痰法”。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咳嗽不止,痰涎稀白者。

3.通心阳 推拿操作中按压心俞、掌振心俞、擦上背部等手法都可以起到温通心阳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律不齐,胸闷气短者。

4.运脾胃 推拿操作中的摩腹、摩中脘、擦胃俞和脾俞等手法都可以起到温振脾胃阳气、祛除中焦寒邪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胃寒痉挛,脘腹冷痛,呕吐溏泻,四肢不温者。

5.补肾阳 推拿操作中的擦八髎、擦命门、摩关元、按揉肾俞、推上三关等手法都可以起到温补肾阳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膀胱下垂,子宫下垂,阳痿遗精,性欲冷淡,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耳鸣耳聋诸症。

6.调经 推拿操作中的摩关元、气海,按曲骨、横骨,擦八髎、气海俞,热敷腰骶部等手法,都可以起到温阳调经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小腹冷痛者。


二、通法

通,即疏通,有祛除病邪壅滞的作用。推拿可以治疗经络不通所引起的病证。《素问·血气形志》提出:“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于按摩醪药。” 清代医家吴谦编纂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也指出:“按摩法:按者,谓以手往下抑之也……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通法是推拿的特色治法,主要针对经络之气不通、脏腑之气不通和诸窍闭塞不通的病证。通法的作用主要有:

1.通血脉 张志聪所注的《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就提出推拿可以通血脉来治疗血脉不通:“按者,按摩导引阳气之通畅于四肢也。”清代医家陈士铎编著的《石室秘录》中也有对于摩法作用的论述:“法当以人手为之按摩,则气血流通,疾病易愈。”用向心性手法可以通脉消肿,推而通之,用以治疗脉络瘀滞、血流不畅而致四肢肿胀者;用离心性手法,如按压动脉法、法等以推而通之,用以治疗经脉不畅,不能濡养脏腑、四肢的病证。

2.通经筋 《素问·血气形志》记载:“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太素·经筋》提出:“筋自受病,通之为难,寒热自在于筋,病以痛为输(腧),不依余输(腧)也。”针对经筋不通,临床上经常“以痛为腧”,用法和压痛点按压手法,再结合拔伸法,可以达到拉伸、放松肌肉的目的,用以治疗急、慢性软组织疼痛及其相关病证。

3.通关节 病邪侵袭关节,导致凝结不通,关节功能障碍,活动不利者,治宜通利关节。临床上常运用通利关节的推拿手法,如摇法、屈伸法为主;或在做法的同时配合有规律的关节被动运动;或运用拔伸法、特殊的关节松动类手法,以达到扩大关节间隙,拉伸关节周围的肌肉软组织的目的。医者在治疗结束后还要指导患者做主动的关节活动锻炼。

4.通肺气 老年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有痰阻气道、肺气不畅的显著特点。清代医家李用粹《证治汇补》曰:“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针对肺气不通的患者,在化痰、排痰方面,推拿手法的疗效是其他疗法所不及的。临床常以背部的掌振法、掌拍法为主,借以振荡气道内的分泌物。中西汇通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到“点天突穴法”和“捏结喉法”,均是治疗“痰厥”的推拿手法。清代夏鼎编纂的儿科著作《幼科铁镜》中也有用指抵气海穴治疗喉内痰壅的手法。

5.通腑气 肥胖、饮食积滞、大便秘结、口臭、苔黄腻等症,临床宜顺着腑脏运动方向予以摩腹、抄腹,用推拿来治疗腑气不通的病证,以消食导滞,运而通之。

6.通乳腺 产后乳汁不下或乳少,可用推拿手法通络催乳。金代医家张从正《儒门事亲》中提出:“用木梳梳乳,周回百余遍,则乳汁自下也。”这是以梳法通乳。目前临床上也应用通乳手法来治疗乳腺小叶增生、乳房发育不良、乳房松弛下垂等。

7.通喉窍 对于急性乳蛾(腭扁桃体发炎、水肿)等喉科急症,推拿操作法中有一种已濒于失传的特殊喉科擒拿法,它是模仿武术擒拿的动作,医者拿捏患者的虎口、腋窝或锁骨上窝等处,并同时做扩胸扳法或用力擎举上肢,以有利于呼吸、进药与饮食,减轻喉头水肿和疼痛。

8.通鼻窍 推拿治疗鼻塞不通,临床上多采用局部取穴或摩顶法。取穴多为鼻窦附近的腧穴,如迎香、睛明、颧髎、山根、攒竹、印堂、上星、神庭等;而摩顶法也治疗成人和小儿鼻塞,如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均以摩顶、摩囟上治疗鼻塞流涕。

9.通脑窍 中医临床证实早期应用推拿手法醒脑开窍,对救治脑血管意外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杂疗方》提出:“救自缢死方……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掐人中(水沟穴),以抢救猝死尸厥。小儿推拿中常用掐老龙、十宣、端正、威灵来抢救急惊风。

10.通毛窍 皮肤毛窍是人体内外物质交换的途径之一,也是祛邪外出的通道。推拿手法中的推法、擦法、摩法、拍法、膏摩法等均有助于宣通腠理。明代罗洪先的《万寿仙书》中就提出:“按摩法能疏通毛窍,能运旋荣卫。”临床上主要针对毛囊、皮脂腺堵塞不通而引起的粉刺、疮疖等皮肤疾病。


三、补法

补法又称补益、补养、补虚,是补益机体诸多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临床上可广泛应用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如烦躁、虚热、盗汗、遗精等。《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虚则补之”“损者益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现代医学证实推拿能增加局部组织血流灌注,改善血液生化成分,能焕发或振奋人体各部器官组织,使其机能旺盛。推拿补法的机制原理与中药内服的方法有所不同。

1.整体调整脏腑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生理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经络的整体调整作用和腧穴的特异性作用,可以起到益肾、健脾等激发、振奋脏腑机能的作用。比如推拿操作中的摩腹,摩丹田,掌振丹田,掌振心俞,按揉肺俞、心俞、脾俞、肾俞、中脘、气海、关元等。内功推拿流派治疗“虚劳”“肺痨”,一指禅推拿流派治疗“劳倦内伤”,都体现了扶正补虚的整体观。

2.局部流通气血 《素问·调经论》曰:“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通过推拿手法的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滑利关节的作用,使血液重新分配,解决局部血虚的症状。《素问·举痛论》又提出:“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通过推拿治疗可以改善心肌气血不足之虚证。清代吴师机认为“人病不外气滞血瘀,及阴有寒湿、阳有燥热而已”,在他的《理瀹骈文》中更提出了“气血流通即是补,非必以参苓为补也”的观点。临床上常用一指禅推法、拿法、拔伸法等在颈项部操作,可以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之眩晕。

3.借助药物外治 选用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炼制成膏,再通过推拿手法,使药物经皮吸收,促进药物的渗透,起到补益的作用,同时可以减少手法对皮肤的副反应。临床操作中可以运用摩法、擦法、一指禅推法、缠法等推拿手法来实施补法,而最典型的是膏摩法。如宋代赵佶的《圣济总录》中就记载“大补益摩膏”;明代韩懋的《韩氏医通》记载“外鹿髓丸”;清代徐大椿的《兰台轨范》记载“有人专用丹溪摩腰方治形体之病,老人虚人极验”。

黄帝内经》指出:“补泻反,病益笃。”《按摩十法》提出:“按摩诸术,与金针之迎随补泻无二理。”其意思是:推拿的补泻与针灸的“迎随”“九六”补泻法没有什么两样。推拿补法与手法操作的强度、频率、方向、时间等有关。一般而言,轻推为补,重推为泻;就频率而言,频率慢为补,频率快为泻;就方向而言,推上为补,推下为泻;按做功形态分,旋推为补,直推为泻;按血液循环的方向分,向心为补,离心为泻;按经络走向分,顺经络走行的方向操作为补,逆着经络走行的方向为泻。故《灵枢·终始》云:“泻者迎之,补者随之。”就做功时间而言,长时间为补,短时间为泻。

推拿补法操作的常用手法有一指禅推法、缠法、摩法、擦法等。


123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