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足太阴经脉 (一)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图6-1-1、图6-1-2) 足太阴脾经,从大趾末端开始,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核骨(第1跖趾关节内侧)后,上过内踝前缘,再上小腿腓肠肌内,沿胫骨后,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膝股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于脾,络于胃,上过膈肌,夹食管旁,连舌根,散布舌下。 图6-1-1 足太阴经脉循行示意图 其支脉,从胃部分出,向上通过膈肌,注入心中。 (二)经脉病候 《灵枢·经脉》: 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重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 图6-1-2 足太阴经脉图 二、足太阴络脉 图6-1-3 足太阴络脉循行示意图 《灵枢·经脉》: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图6-1-3) 其病: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 《灵枢·经脉》: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图6-1-3) 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纵,此脉若罗络之血者,皆取之脾之大络脉也。 三、足太阴经别 《灵枢·经别》: 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上结于咽,贯舌本。(图6-1-4) 四、足太阴经筋 《灵枢·经筋》: 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结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着于脊。(图6-1-5) 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上引脐与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 图6-1-4 足太阴经别循行示意图 图6-1-5 足太阴经筋循行示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