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2-1 变更国内生产药品制剂的原料药产地(Ⅱ类变更)
(三)Ⅲ类变更 此类变更包括改变原料药生产地点,其原料药关键理化性质(如晶型等)与变更前不同;药品制剂质量发生变化,包括药物溶出/释放行为,或与体内吸收和疗效有关的重要理化性质和指标发生变化;药品制剂出现原料药中的杂质和原制剂降解产物以外的新的杂质。 此类变更需要进行的研究验证工作主要有: 1、提供新旧产地原料药的质量标准。 2、对新旧产地原料药进行全面的质量对比研究,研究所采用的方法需经过验证,重点比较产地变更后原料药的杂质和原料药与制剂体内吸收和疗效有关的指标(如晶型、分子量分布、粘度等)的变化。 3、进行相应的研究,证明新产地生产的原料药适用于制剂的生产。研究工作可根据制剂特性和原料药性质进行,具体项目可参照本指导原则第四章“变更药品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中Ⅱ类变更研究验证工作相关内容进行,如用于口服固体制剂,可进行溶出或释放行为检查,对粉末吸入剂可对有效部位的药物沉积量进行比较研究。 4、对药品制剂中有关物质检查及含量测定等方法对新产地的原料药的适用性进行研究,进行必要的方法学验证,根据验证结果考虑对方法进行修订完善。如标准中检查方法发生了变更,需按本指导原则相关章节进行研究。 对于原料药产地变更后出现的原料药中的杂质和原制剂降解产物以外的新的杂质进行研究,杂质限度需符合《化学药物杂质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的有关规定。 5、对新产地原料药生产的制剂进行检验。 6、对新产地原料药生产的三批制剂进行6个月加速试验,及长期留样稳定性考察,并与原产地原料药生产的制剂的稳定性情况进行比较。 对于研究结果显示药物溶出/释放行为,或与体内吸收和疗效有关的重要理化性质和指标发生显著变化的,考虑到这些变化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均可能产生较显著的影响,需考虑进行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和/或临床试验。如申请免除生物等效性研究,需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