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是一种关节囊周围结缔组织退变所致的病证,是指发生于关节囊或腱鞘附近的囊性肿物,有单房性和多房性之分。囊肿多发于关节的肌腱滑动处,如腕背和足背部。以中青年女性多见。本病属中医学“筋瘤”“筋结”范畴。 【应用解剖】 腱鞘包于某些长肌腱表面,多位于手、足摩擦较大的部位。位于腱纤维鞘内的腱滑膜鞘是由滑膜构成的双层圆筒形的鞘。鞘的内层衬于肌腱表面,为脏层;鞘的外层贴在腱纤维层的内面或骨面,为壁层。脏、壁两层之间含少量滑液,使肌腱能在鞘内自由滑动,两端则形成盲端。腱鞘有约束肌腱、减少肌腱在运动时的摩擦的作用。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与各种慢性刺激有一定的关系。关节囊、腱鞘或韧带上的结缔组织因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导致营养不良,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形成囊性肿物。囊壁为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囊内容物为无色透明的胶冻状黏液,囊腔大多为单房,亦有多房者。囊肿与关节囊、腱鞘关系密切,腔隙间可相互连通(图5-42)。 图5-42 腱鞘囊肿示意图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患部关节过度活动、反复慢性劳伤经筋,经气受阻,络脉受损,气血凝滞,以致气津运行不畅,积液于骨节经络,久而不去,凝滞筋脉而成筋瘤。 【诊断】 1.症状 (1)有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大多囊肿发生隐匿,生长缓慢。 (2)以中青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3)局部皮下半球状隆起物多见于腕背,其次是腕掌、手掌、指掌、足背等。 (4)局部酸痛或胀痛,发于腕掌、手掌部者可出现手指麻木。部分患者无不适感。 2.体征 (1)囊肿多呈半球状或椭圆状,直径一般不超过2cm。表面光滑,质地柔软,可有波动感,移动度差,轻触无痛,重压痛增。 (2)沿肌腱鞘管垂直的方向触摸囊肿则稍能推动,沿平行方向不能推动。囊肿多数张力较大,囊肿坚韧,少数柔软,但都有囊性感。 (3)部分患者可出现感觉与运动障碍。 【鉴别诊断】 1.腕背隆突综合征 表现为第2、3掌骨基底部背侧的局限性骨性隆起,局部压痛,但腕关节活动不受限或背伸有轻度受限。X线摄片可鉴别。 2.滑膜囊肿 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并发症,其特点是炎性过程广泛,病变范围较大,基底部较宽广。 【治疗】 1.治疗原则 软坚散结,通络止痛。 2.手法 按法、揉法、推法、拿法、摇法、拔伸法、叩击法等。 3.取穴与部位 囊肿局部。 4.操作 (1)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位于患侧。以右侧腕背部腱鞘囊肿为例,首先拿揉前臂肌群,视囊肿所在部位,选择伸肌群或屈肌群进行重点操作;其次,拔伸并摇转腕关节,以松解肌筋。 (2)按压法。患者取坐位,医者将患者腕部固 定并略呈掌屈,然后用右指用力持续按压囊肿,直至挤破囊肿,以利囊内液体流出而吸收。 (3)敲击法。患者取坐位,将患腕平置于软枕上,腕背向上并略呈掌屈,医者一手握患手,以维持其位置稳定,另一手持叩诊锤,迅速而准确地用力将囊肿击破,使囊内液体流出而吸收。 (4)推挤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用拇指将囊肿沿肌腱鞘管方向做向心性推挤,将囊内的渗出液推回腱鞘管内,待囊肿变小后,用软纸片叠成钱币大小置于囊肿处,再做加压包扎,防止再渗出。 【注意事项】 1.腱鞘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多于男性。囊肿生长缓慢,多为良性,也有突然发现者,少数可自行消退,也可复发。 2.手法操作时要注意动作的协调,避免暴力挤压,伤及其他软组织;患者在治疗期间避免用力或寒冷刺激。 3.必要时可用针刺破囊肿。局部常规消毒后,囊肿处注射少量利多卡因,然后用三棱针或小针刀刺破囊壁,使渗出液流出,局部贴创可贴防止感染。 【疗效评定】 1.治愈 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正常。 2.好转 症状缓解,体征消失,短时间内无复发。 3.未愈 症状或体征无改善,或反见加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