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病证推拿●内科病证●感冒

2023-5-18 11:30| 发布者: 辛巴哒樂| 查看: 121| 评论: 0

摘要: 感冒 感冒是因六淫、时行之邪侵袭体表皮毛,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发生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本病四季皆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气候骤变时更为常见。“感冒”一词,首见于北宋《仁 ...

感冒


感冒是因六淫、时行之邪侵袭体表皮毛,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发生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本病四季皆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气候骤变时更为常见。“感冒”一词,首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黏。”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头痛》中始把“感冒”作为病证名,并与“伤风”互称。明清医家多将感冒、伤风互称。

感冒有轻重之分,轻者一般称“伤风”;病情较重者称为“重伤风”;可引起流行且病情类似的,称“时行感冒”。


【病因病机】

宋代以前虽无“感冒”之名,但历代医家多论及本病。《素问·骨空论》:“风为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说明《黄帝内经》时期就已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主要由风邪外感所致。《诸病源候论·风热候》:“风热之气,先从皮毛入于肺也……其状使人恶风寒战,目欲脱,涕唾出……有青黄脓涕。”明确论述了风热感冒的病因及临床证候。汉代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所论中风、伤寒之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将风寒感冒分轻、重两类证候进行治疗,至明代《丹溪心法·中寒附录》:“伤风属肺者多,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

本证是由六淫、时行之邪侵犯肺卫所致。主要是在气候反常,冷热失调,人体卫气不固之时,风邪夹杂寒邪、热邪等六淫或者时行之邪乘虚自皮毛、口鼻侵入。因肺气通于鼻,外合皮毛,风邪外袭,必先犯肺,以致肺气失宣降而致病。因邪有风寒、风热的不同,故证有风寒、风热之别。


【辨证论治】

(一)基本治法1.手法 按法、揉法、拿法、推法、抹法、擦法、扫散法。

2.操作

1)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对面,用双手拇指自下而上由印堂推至前发际,再分推前额,分抹眼眶,按揉太阳穴,反复1020遍。

2)患者坐位,医者站于其侧,由上而下拿颈项,反复510遍;按揉风池、风府、大杼、风门、肺俞穴,每穴1分钟;拿头部五经,反复58遍。

3)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头部两侧施扫散法约5分钟。

4)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身后,拿肩井1分钟。

5)患者俯卧,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小鱼际或手掌直擦背部督脉及膀胱经,以透热为度。

(二)随证加减

1.风寒感冒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痛,鼻塞,时流清涕,喉痒声重,咳嗽,咳痰清稀色白,口不渴或喜热饮。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1)治法 祛风散寒,宣肺透表。

2)手法 同基本治法。

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合谷。

4)操作 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按风府、风门,加拿风池,拿肩井,拿合谷穴,每穴1分钟。

2.风热感冒 发热重,微恶寒,汗出不畅,头胀且痛,咳嗽有痰,黏稠而黄,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咽痛红肿。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1)治法 疏风解表,清热宣肺。

2)手法 同基本治法。

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大椎、曲池、外关、鱼际、中府、云门。

4)操作 ①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按揉或一指禅推大椎、曲池、外关、鱼际穴,每穴1分钟。②继上势,点按中府、云门穴,每穴1分钟。


【注意事项】

1.平时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2.有发热时要注意休息,多饮开水。饮食宜清淡,忌油腻、鱼腥之物。


【疗效评定】

1.治愈 症状消失。

2.好转 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3.未愈 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推拿治疗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