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重症辨证治疗方案。 (1)毒热壅肺。 主症:高热不退,咳嗽重,少痰或无痰,喘促短气,头身痛;或伴心悸,躁扰不安。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解毒清热,泻肺活络 基本方药: 炙麻黄6g 生石膏(先煎)45g 杏仁9g 知母10g 鱼腥草15g 葶苈子10g 黄芩10g 浙贝母10g 生大黄(后下)6g 青蒿15g 赤芍10g 生甘草3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 加减:持续高热加羚羊角粉0.6g(分冲); 腹胀便秘加枳实9g、元明粉6g(分冲)。 中药注射剂:喜炎平500mg/日或热毒宁注射剂20ml/日,丹参注射液20ml/日。
(2)毒热闭肺。 主症:壮热,烦躁,喘憋短气,咳嗽剧烈,痰不易咯出,或伴咯血或痰中带血,咯粉红色血水,或心悸。 舌脉:舌红或紫暗,苔黄腻,脉弦细数。 治法:解毒开肺,凉血散瘀 基本方药: 炙麻黄6g 石膏(先煎)45g 白皮15g 黄芩10g 葶苈子20g 鞭草30g 大青叶10g 生茜草15g 丹皮10g 生大黄(后下)6g 西洋参10g 生甘草3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 加减:咯血或痰中带血加生侧柏叶30g、仙鹤草30g、白茅根30g; 痰多而粘加金荞麦20g、胆南星6g、芦根30g。 中药注射剂:喜炎平500mg/日或热毒宁注射剂20ml/日,丹参注射液20ml/日。可加用参麦注射液20ml/日。
3.危重症辨证治疗方案。 (1)气营两燔。 主症:高热难退,咳嗽有痰,喘憋气短,烦躁不安,甚至神识昏蒙,乏力困倦,唇甲色紫。 舌脉:舌质红绛或暗淡,苔黄或厚腻,脉细数。 治法:清气凉营,固护气阴 基本方药: 羚羊角粉1.2g(分冲) 生地15g 元参15g 黄连6g 生石膏(先煎)30g 栀子12g 赤芍10g 紫草10g 丹参12g 西洋参15g 麦冬10g 竹叶6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 加减:痰多加天竺黄10g; 神识昏蒙加服安宫牛黄丸; 大便秘结加生大黄(后下)10g; 痰中带血加生侧柏叶15g、生藕节15g、白茅根30g。 中药注射剂:喜炎平500mg/日或热毒宁注射剂20ml/日,丹参注射液20ml/日,参麦注射液40ml/日。
(2)毒热内陷,内闭外脱。 主症:神识昏蒙、淡漠,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浅促,咯粉红色血水,胸腹灼热,四肢厥冷,汗出,尿少。 舌脉:舌红绛或暗淡,脉沉细数。 治法:益气固脱,清热解毒 基本方药: 生晒参15g 炮附子(先煎)10g 黄连6g 金银花20g 生大黄6g 青蒿15g 山萸肉15g 枳实10g 郁金15g 炙甘草5g 水煎服,日一剂,口服或鼻饲。 加减:胸腹灼热、四末不温、皮肤发花加僵蚕10g、石菖蒲10g。 中药注射剂:喜炎平500mg/日或热毒宁注射剂20ml/日,丹参注射液20ml/日,参附注射液60ml/日,生脉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40ml/日。
4.恢复期辨证治疗方案——气阴两虚,正气未复。 主症:神倦乏力,气短,咳嗽,痰少,纳差。 舌脉:舌暗或淡红,苔薄腻,脉弦细。 治法:益气养阴 基本方药: 太子参15g 麦冬15g 五味子10g 丹参15g 浙贝母10g 杏仁10g 青蒿10g 炙枇杷叶10g 生薏米30g 白薇10g 焦三仙各10g 水煎服,日一剂。 注: 1.妊娠期妇女发病,治疗参考成人方案,避免使用妊娠禁忌药,治病与安胎并举,以防流产,并应注意剂量,中病即止。 2.儿童用药可参考成人治疗方案,根据儿科规定调整剂量,无儿童适应症的中成药、注射液不宜使用。
九、出院标准 (一)体温正常3天,其他流感样症状基本消失,临床情况稳定,可以出院。
(二)因基础疾病或合并症较重,需继续住院治疗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在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转为阴性后,可从隔离病房转至相应病房做进一步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