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烦渴、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上消表现为口渴引饮,中消为多食善饥,下消为饮多溲多,三者可同时并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 【病因病机】 《临症指南医案•三消》指出:“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本病的病变脏腑主要为肺、脾、肾,以肾为关键,互有偏胜,常相互影响。本病的基本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胜,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二者常互为因果。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迁延日久,则阴损及阳,阴阳俱虚;病久入络,血脉瘀滞,变证多发。消渴早期常无明显症状,日久可造成多脏器损害。根据临床症状主次的不同,分为肺热津伤(上消)、胃热津伤(中消)、肾阴亏虚(下消)、气阴两虚4种证型。 【辨证论治】 (一)基本治法 1.手法 一指禅推法、捏脊法、按法、揉法、拿法、点法、振法、擦法、摇法、抖法。 2.操作 (1)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捏脊5~7遍;用按揉法在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治疗,重点在肺俞、胰俞、脾俞、胃俞、肾俞、三焦俞治疗,时间约3分钟。 (2)继上势,用小鱼际横擦法在肾俞、命门、八髎穴治疗,以透热为度。 (3)继上势,用拿法、掌推法在双下肢后侧至跟腱处治疗,各操作3~5遍;按揉涌泉穴,以酸胀为度;再配合擦法,以透热为度。 (4)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一指禅推法在鸠尾至中极穴操作3~5遍,重点在鸠尾、上脘、中脘、气海、关元穴治疗;用掌振法在神阙穴治疗1分钟;用揉法沿顺时针方向在腹部治疗约5分钟。 (5)继上势,用拿法在双下肢前侧至踝关节操作2~3遍;用点按法在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治疗,每穴1分钟,以酸胀为度。 (6)患者坐位,医者站其身后,用拇指点揉法在风池、风府、百会治疗,每穴1分钟;用拿法在颈部、肩井治疗1分钟;最后用叩击法在肩背部治疗数次结束治疗。 (二)随证加减 1.肺热津伤(上消)烦渴多饮,口干咽燥,小便频多,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数。 (1)治法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2)手法 同基本治法。 (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中府、云门、太渊、鱼际。 (4)操作 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点按法在中府、云门、太渊、鱼际治疗,每穴1分钟。 2.胃热津伤(中消)多食善饥,大便秘结,形体消瘦,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脉滑有力。 (1)治法 清胃泻火,调中养阴。 (2)手法 同基本治法。 (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脾俞、胃俞、胰俞、中脘、梁门、足三里、三阴交、内庭。 (4)操作 ①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点按法在脾俞、胃俞、胰俞治疗,每穴1分钟;用横擦法在左侧脾胃区治疗10~20次,以透热为度。②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点按法在中脘、梁门、足三里、三阴交、内庭穴治疗,每穴1分钟。 3.肾阴亏虚(下消)小便频多,浑如脂膏,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模糊,口干唇燥,皮肤干燥,失眠心烦。舌红,脉沉细数。 (1)治法 滋阴清热,补肾固摄。 (2)手法 同基本治法。 (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胰俞、肝俞、肾俞、膀胱俞、三阴交、太溪、腰骶部、八髎。 (4)操作 ①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点按法在胰俞、肝俞、肾俞、膀胱俞治疗,每穴1分钟;用擦法在腰骶部治疗,用小鱼际斜擦法在八髎穴治疗,以透热为度。②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点按法在三阴交、太溪治疗,每穴1分钟。 4.气阴两虚 小便频数,饮多溲多,色混如膏,面色黧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阳痿不举或月经不调,消瘦畏寒。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1)治法 益气滋阴,补肾固摄。 (2)手法 同基本治法。 (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肾俞、胰俞、命门、气海、足三里、太溪、八髎及腰骶部。 (4)操作 ①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点按法在胰俞、肾俞、命门治疗,每穴1分钟。用小鱼际横擦腰骶部、斜擦八髎穴,以透热为度。②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点按法在气海、足三里、太溪治疗,每穴1分钟。 【注意事项】 1.本病为慢性疾病,需长期治疗。推拿对轻、中度患者疗效较好,但对高危急症如酮症酸中毒患者,则不宜推拿治疗。根据患者不同的并发症,积极采取对症治疗。 2.嘱患者了解本病相关知识,树立信心,保持心情舒畅;严格遵守糖尿病饮食,三餐定时定量,忌烟酒辛辣之品;适当进行身体锻炼,但不可过度劳累。 【疗效评定】 1.治愈 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多次正常。 2.好转 主要症状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3.未愈 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