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异常,常伴月经量、质、色异常的一种病证,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病。临床上根据周期的改变可分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先期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十日一行,经期正常,且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者,亦称月经超前、经行先期、经早;月经后期指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经期正常,且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亦称经行后期、经期错后、经水过期、经迟;月经先后不定期指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或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经期正常,且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亦称经水先后无定期、月经期、经乱等。 【病因病机】 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有外感寒热,或内伤忧思郁怒,或房事不节、产育过多等,以致冲任失调,气血失和而酿成本病。月经先期主要因热扰冲任,迫血妄行,致月经先期而下;或气虚统摄无权,冲任失调所致,以致经行先期。月经后期主要因营血亏虚,冲任失养;或血寒凝滞;或气滞血瘀,血行受阻而致,导致经行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主要因肝郁疏泄失常,气血失调;肾虚藏泻失司,冲任失调,致血海蓄溢失常而引起月经周期紊乱。 【辨证论治】 月经先期 (一)基本治法 1.手法 一指禅推法、摩法、点法、按法、揉法、法、擦法等。 2.操作 (1)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身侧,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在关元、中极、子宫等穴操作,每穴1分钟。 (2)继上势,用掌摩法顺时针摩小腹,时间5~8分钟。 (3)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足端,用按揉法在三阴交、太冲、太溪等穴,每穴1分钟。 (4)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按揉法操作于肝俞、脾俞、肾俞等穴,每穴1分钟。 (5)继上势,用擦法在腰骶部操作,以透热为度。 (二)随证加减 1.实热 经量多,色红或紫,质黏稠或夹瘀块,胸胁、乳房、小腹胀痛,烦躁易怒,口苦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 (1)治法 清热凉血调经。 (2)手法 同基本治法。 (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章门、期门、大敦、行间及胁肋部。 (4)操作 ①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足端,用按揉法在大敦、行间穴施术,每穴1分钟。②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对面,先用按揉法在章门、期门穴操作,每穴1分钟;然后搓揉胁肋部,以透热为度。 2.虚热 量少或多,色红,质稠,颧赤,手足心热。舌红苔黄,脉细数。 (1)治法 养阴清热调经。 (2)手法 同基本治法。 (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水泉、三阴交、太溪、涌泉。 (4)操作 ①患者俯卧位,医者坐于患者足端,用按揉法在水泉、三阴交、太溪穴操作,每穴1分钟。②继上势,用擦法在涌泉穴操作,以透热为度。 3.气虚 经量多,色淡,质清稀,神疲倦怠,心悸气短,小腹空坠。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细无力。 (1)治法 补气摄血调经。 (2)手法 同基本治法。 (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膻中、气海、足三里、脾俞、胃俞。 (4)操作 ①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身侧,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在膻中、气海、足三里穴操作,每穴1分钟。②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医者用按揉法在脾俞、胃俞穴操作,每穴1分钟。 月经后期 (一)基本治法 1.手法 一指禅推法、摩法、按法、揉法、捏脊法、擦法等。 2.操作 (1)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身侧,以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在关元、气海、归来、中极、子宫等穴操作,每穴1分钟。 (2)继上势,用掌摩法顺时针摩小腹,时间5~8分钟。 (3)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捏脊法操作3~5遍。 (4)继上势,用直擦法沿背部两侧膀胱经及督脉操作,以透热为度。 (二)随证加减 1.血虚 经量少,色淡,质清稀,小腹空痛,面色萎黄,皮肤不润,头晕目眩,心悸。舌淡苔薄,脉虚细。 (1)治法 养血调经。 (2)手法 同基本治法。 (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膈俞、肝俞、脾俞、血海、地机、足三里。 (4)操作 ①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身侧,用按揉法在血海、地机、足三里操作,每穴1分钟。②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按揉法在膈俞、肝俞、脾俞操作,每穴1分钟。 2.血寒 经量少,色淡,小腹冷痛,喜温喜按,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1)治法 温经散寒调经。 (2)手法 同基本治法。 (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中脘、神阙、膈俞、肝俞、肾俞、命门、八髎穴。 (4)操作 ①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掌按法在中脘、神阙操作,以患者小腹部出现热感为佳。②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掌擦法在膈俞、肝俞、肾俞、命门、八髎穴操作,以透热为度。 3.气滞 经量少,色暗红,小腹胀痛,精神郁闷,胸胁满闷不舒,嘘气稍减。舌质暗,苔黄,脉弦或涩。 (1)治法 疏肝理气调经。 (2)手法 同基本治法。 (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期门、章门、膈俞、肝俞、蠡沟、太冲及胁肋部。 (4)操作 ①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足侧,用点法在蠡沟、太冲穴操作,每穴1分钟。②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按揉法在膈俞、肝俞穴操作,每穴1分钟。③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对面,先用按揉法在章门、期门穴操作,每穴1分钟;然后搓揉胁肋部,以透热为度。 月经先后不定期 (一)基本治法 1.手法 一指禅推法、摩法、按法、揉法、法、擦法等。 2.操作 (1)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身侧,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在关元、气海、子宫、冲门穴操作,每穴1分钟。 (2)继上势,用掌摩法顺时针摩小腹,时间5~8分钟。 (3)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对面,先用按揉法在章门、期门穴操作,每穴1分钟;然后搓揉胁肋部,以透热为度。 (二)随证加减 1.肝郁 经量或多或少,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舒,时欲太息,郁郁不乐,嗳气食少。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1)治法 疏肝理气调经。 (2)手法 同基本治法。 (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膈俞、肝俞、三阴交、太冲、蠡沟及胁肋部。 (4)操作 ①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足侧,用按揉法在三阴交、蠡沟、太冲穴操作,每穴1分钟。②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按揉法在膈俞、肝俞穴操作,每穴1分钟。 2.肾虚 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晦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腹空坠,夜尿多,大便不实。舌质淡,苔薄,脉沉弱。 (1)治法 补肾调经。 (2)手法 同基本治法。 (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脾俞、肾俞、三焦俞、水泉、太溪等穴。 (4)操作 ①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掌按法在关元穴操作,以小腹部透热为度。②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足侧,用按揉法在水泉、太溪穴操作,每穴1分钟。③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按揉法在脾俞、肾俞、三焦俞穴操作,每穴1分钟。④继上势,用擦法在背部督脉、八髎穴操作,以透热为度。 【注意事项】 1.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过极。 2.嘱患者调节饮食,忌食生冷寒凉或辛辣之品。 3.嘱患者注意经期卫生,随天气环境变化增减衣物,宜保暖,避风寒。 【疗效评定】 1.治愈 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维持3个月以上。 2.好转 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 3.未愈 月经周期未见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