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 闭经是指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来潮后又中断3个月以上的一种病证。现代医学称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若因生活环境变迁、精神因素影响等出现停经且无其他症状,3个月以内自然恢复者,不属闭经范围。妊娠期、哺乳期暂时性的停经,绝经期以后的停经,或有的少女初潮2年内偶尔出现月经停闭现象,均属生理现象。 因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或后天器质性损伤而无月经者,需采用其他治疗方法,均非推拿所能治疗,不属本节的讨论范围。 【病因病机】 闭经的主要病机为冲任气血失调。虚者,多因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所致。肝肾不足常因先天肾气不足,天癸未充,或后天失养,精血不足,或多产房劳,损及肝肾,以致精亏血少,冲任失养,遂成经闭;气血亏虚常因饮食劳倦,思虑过度,损伤心脾,或因大病、久病、产后失血伤津,或久患虫积伤血,或误用汗下,而致冲任血少,血海空虚,发为经闭。实者,多因气滞血瘀,痰湿阻滞所为。气滞血瘀常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机郁滞,气血瘀阻,或寒邪入侵胞宫,内伤生冷寒凉,寒邪凝滞,冲任不通,经血不得下行,而致经闭;痰湿阻滞则由于素体肥胖,痰湿壅盛,或脾阳失运,湿聚成痰,痰湿阻滞冲任,壅滞胞脉,经血不得下行,而致经闭。 【辨证论治】 (一)基本治法 1.手法 揉法、一指禅推法、点法、按法、擦法等。 2.操作 (1)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身侧,用掌揉法在小腹部操作,以小腹内有温热感为度。 (2)继上势,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在气海、关元、子宫、归来穴操作,每穴1分钟。 (3)继上势,用点法在血海、三阴交、足三里、太溪穴操作,每穴约1分钟。 (4)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揉法在腰部膀胱经操作,时间2~3分钟。 (5)继上势,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在肝俞、肾俞穴操作,每穴1分钟。 (6)继上势,用擦法在腰骶部操作,以透热为度。 (二)随证加减 1.肝肾不足 月经超龄未至,或月经由后期量少色红或淡渐至闭经,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咽燥,手足心热,潮热盗汗,面色暗淡或两颧潮红。舌质红或舌淡苔少,脉沉弱或细涩。 (1)治法 益肾养肝通经。 (2)手法 同基本治法。 (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公孙、命门、八髎穴及膀胱经、腰骶部。 (4)操作 ①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足侧,用点法在公孙、太冲穴操作,每穴1分钟。②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掌擦法在腰部肾俞、命门穴操作,以透热为度。 2.气血亏虚 月经由后期量少而渐至停闭,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心悸怔忡,气短懒言,神倦肢软,或纳少便溏,唇舌色淡。苔少,脉细弱或细缓无力。 (1)治法 益气养血调经。 (2)手法 同基本治法。 (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中府、云门、上脘、中脘、下脘、膈俞、脾俞、胃俞。 (4)操作 ①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身侧,用小鱼际擦法在前胸中府、云门穴操作,以胸腔内透热为佳。②继上势,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在上脘、中脘、下脘穴操作,每穴1分钟。③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在膈俞、脾俞、胃俞穴操作,每穴1分钟。④继上势,用小鱼际擦左侧背部脾胃区,以透热为度。 3.气滞血瘀 月经数月不行,精神郁滞,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少腹胀痛或拒按。舌边紫暗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1)治法 理气逐瘀通经。 (2)手法 同基本治法。 (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章门、期门、太冲、合谷及胁肋部。 (4)操作 ①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身侧,用点法在合谷、太冲穴操作,每穴1分钟。②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对面,先用按揉法在章门、期门穴操作,每穴1分钟;然后搓揉胁肋部,以透热为度。 4.痰湿阻滞 月经停闭,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痰多,神疲倦怠,带多色白。苔腻脉滑。 (1)治法 除湿豁痰通经。 (2)手法 同基本治法。 (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丰隆、阴陵泉、公孙、三焦俞。 (4)操作 ①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身侧,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在丰隆、阴陵泉、公孙穴操作,每穴1分钟。②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点按法或按揉法在脾俞、胃俞、三焦俞操作,每穴1分钟。 【注意事项】 1.嘱患者注意避受风寒,勿食生冷食物。 2.嘱患者加强营养,注意身体锻炼。 3.嘱患者保持心情愉快,避免不良刺激。 【疗效评定】 1.治愈 月经来潮,连续3次以上正常行经。 2.好转 月经恢复来潮,但月经周期未正常。 3.未愈 月经仍未来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