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以及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慢性炎症。临床以小腹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伴月经、白带异常,或见小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可局限于一个器官,也可累及多个器官乃至整个盆腔。多因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虚弱,迁延不愈而形成,是妇科的常见病。本病属于中医学“带下病”“瘕聚”等范畴。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由湿热或感受外邪所致,与肝、脾、肾三脏有关。湿热下注者因素体虚弱,行经、产后胞脉空虚,湿热邪毒乘虚内侵,蓄积盆腔,客于胞中,与气血相搏,气血运行不畅,冲任二脉受损,而见小腹坠胀、带下异常。气滞血瘀者因情志不舒,恼怒伤肝,郁而化火,湿热内蕴,肝郁气滞,血行受阻;饮食失调,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水湿停滞,郁而化热,以致湿热内蕴;气血郁滞,而见小腹坠胀、带下异常,日久而成癥瘕包块。 【辨证论治】 (一)基本治法 1.手法 一指禅推法、揉法、点法、振法、法、擦法。 2.操作 (1)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身侧,用揉法在小腹部顺时针方向操作,时间5~8分钟。 (2)继上势,用一指禅推法或点法在水道、带脉、子宫穴、阴陵泉、三阴交、太溪操作,每穴1分钟。 (3)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一指禅推法或法在腰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操作,时间3~5分钟。 (4)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擦法在背部督脉、腰骶部操作,以透热为度;轻叩腰部脊柱两侧及骶髂部结束治疗。 (二)随证加减 1.湿热下注 腹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腥臭,头眩而重,身体困重,倦怠乏力,胸闷腹胀,口渴不欲饮,痰多,或有发热恶寒,腰骶酸痛,尿道灼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濡数或弦滑。 (1)治法 祛湿化浊,行气止痛。 (2)手法 同基本治法。 (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曲泉、蠡沟、阴陵泉、阳陵泉、侠溪、脾俞、胃俞、膀胱俞。 (4)操作 ①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身侧,用按揉法在曲泉、蠡沟、阴陵泉、阳陵泉、侠溪穴操作,每穴约1分钟。②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点法或按揉法在脾俞、胃俞、膀胱俞操作,每穴1分钟。 2.气滞血瘀 小腹胀痛而硬,按之痛甚,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薄,腰骶酸痛,月经失调,色深黑有血块。严重者面色青紫,皮肤干燥,大便燥结。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沉涩。 (1)治法 理气散结,化瘀止痛。 (2)手法 同基本治法。 (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加合谷、太冲、章门、期门及胁肋部。 (4)操作 ①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身侧,用点法在合谷、太冲穴操作,每穴1分钟。②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对面,先用按揉法在章门、期门穴操作,每穴1分钟;然后搓揉胁肋部,以透热为度。 【注意事项】 1.嘱患者生活要有规律,节制房事。 2.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3.嘱患者增加营养,注意腰骶部及小腹部保暖,避风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