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心悸健忘,腰背酸楚,面浮肢肿,大便溏泻,情志不安等的一种病证,亦称绝经前后诸症。本病为绝经期妇女的多发病,临床往往某一症状突出,其他症状并见。病程短者数月,长者可迁延数年甚至更长。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接受放射治疗的年轻妇女出现类似症状,可参照本节辨证治疗。 【病因病机】 妇女经绝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阴阳失调,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基础。常受体质、产育、疾病、营养、劳逸、社会环境、精神等因素影响而发病。本在肾,常累及他脏,以致病情复杂。肾阴素虚,精亏血少,经断前后,天癸将竭;或忧思不解,积念在心,营血暗耗;或房事不节,精血耗伤,肾阴更虚,冲任衰少,脏腑失养,则成本病。素体阳虚,经断前后,肾阳亏虚;或房事不节,损伤肾气,命门火衰,冲任失调,脏腑失于温煦,而发本病。肾藏元阴而寓元阳,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而致阴阳俱虚,真阴真阳不足,不能濡养、温煦脏腑,遂致诸症丛生。 【辨证论治】 (一)基本治法 1.手法 摩法、一指禅推法、点法、按揉法、拿法、推法、擦法。 2.操作 (1)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身侧,用掌摩法在腹部顺时针方向操作,手法由轻到重,以腹部透热为佳。 (2)继上势,用一指禅推法或点法在膻中、中脘、气海、关元穴操作,每穴1分钟。 (3)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按揉法在脊柱两侧膀胱经操作2~3遍。 (4)继上势,用一指禅推法或拇指按揉法在厥阴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穴操作,每穴1分钟。 (5)继上势,用擦法在背部督脉、膀胱经和腰骶部操作,以透热为度。 (6)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拿法在颈项部操作,时间约2分钟。 (7)继上势,用推法从印堂至神庭穴、印堂至太阳穴各推5~10遍;点按百会、印堂、太阳穴,每穴1分钟。 (二)随证加减 1.肾阴亏虚 绝经前后,月经紊乱,月经量少或多,色鲜红,阴道干涩,腰背酸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潮热汗出,五心烦热,口干便秘,或皮肤瘙痒,或如虫行。舌红,少苔,脉细数。 (1)治法 滋阴益肾,育阴潜阳。 (2)手法 同基本治法。 (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取心俞、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照海、神门、四神聪。心烦者,加大陵。 (4)操作 ①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在心俞、肝俞、肾俞穴操作,每穴1分钟。②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足侧,用点法在太溪、三阴交、照海穴操作,每穴1分钟。③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点法在神门、四神聪、大陵穴操作,每穴1分钟。 2.肾阳亏虚 绝经前后,月经紊乱,量多或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形寒肢冷,面色晦暗,头目晕眩,腰膝酸软,小腹冷坠,或纳少便溏,小便频数,面浮肢肿,或心悸健忘。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1)治法 温肾助阳,补益心脾。 (2)手法 同基本治法。 (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取心俞、膈俞、肩井、脾俞、胃俞、肾俞、神门、百会、四神聪。 (4)操作 ①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在心俞、膈俞、脾俞、胃俞、肾俞穴操作,每穴1分钟。②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用点法在神门、百会、四神聪操作,每穴1分钟。③继上势,用拿法在肩井穴操作5~8遍。 3.阴阳两虚 经断前后,月经紊乱,量少或多,乍寒乍热,烘热汗出,头晕耳鸣,健忘,腰背冷痛。舌淡,苔薄,脉沉弱。 (1)治法 温阳滋肾,阴阳双补。 (2)手法 同基本治法。 (3)取穴与部位 在基本治法基础上,取涌泉及小腹部。 (4)操作 ①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侧,医者用掌揉法在小腹部操作,时间约3分钟,以腹腔内透热为佳。②继上势,用擦法在涌泉穴操作,以透热为度。 【注意事项】 1.嘱患者做好心理调适,保持乐观的心情。 2.嘱患者加强身体锻炼,做到劳逸结合,饮食宜清淡。 【疗效评定】 1.治愈 烘热汗出、情志异常症状消除。 2.好转 诸症减轻。 3.未愈 诸症无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