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循行分布 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胞中),下出会阴,经长强,行于后背正中,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经素髎、水沟,会手足阳明,至兑端,入龈交。(图15-1-1) 分支: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素问·骨空论》)。 络脉: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灵枢·经脉》)。(图15-1-2)
图15-1-1 督脉循行示意图 【交会穴】会阴(任脉),会阳(足太阳),风门(足太阳)。此外,手太阳小肠经之腧穴后溪通于督脉。 【古文献摘录】 《灵枢·营气》:“足厥阴……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按:此“支别”是督脉主干,营气运行由上而下”) 《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按:此指督脉和任、冲脉起源)。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纂 间,绕纂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此指与足太阳经的从腰中,下夹脊的一支会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此指足少阴经从下而上者)。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此指足太阳经从上而下者)。其男子循茎下至纂,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此支与任脉类同)。” 《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灵枢·经脉》:“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取之所别也。”(按:此指络脉) 《奇经八脉考》:“其脉起于肾下胞中,至于少腹,乃下行于腰横骨围之中央,系溺孔之端。男子循茎下至篡,女子络阴器,合篡间,俱绕篡后屏翳,别绕臀,至少阴与太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廉,由会阳贯脊,会于长强穴。在骶骨端与少阴会,并脊里上行,历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与手足三阳会合;上哑门,会阳维;入系舌本,上至风府,会足太阳阳维,同入脑中;循脑户、强间、后顶,上巅,历百会、前顶、囟会、上星,至神庭,为足太阳督脉之会;循额中,至鼻柱,经素髎、水沟,会手足阳明;至兑端,入龈交,与任脉、足阳明交会而终。凡三十一穴。” 图15-1-2 督脉络脉循行示意图 (二)功能与病候 1.功能 督脉的功能主要可概括为“阳脉之海”或称“总督诸阳”“阳脉之都纲”。即督脉有督领全身阳气,统率诸阳经的作用。滑伯仁《十四经发挥》载:“督之为言都也,行背部之中行,为阳脉之都纲。”一方面督脉上有各阳经所交会的穴位,如:手、足三阳经交会于大椎;阳维脉交会于风府、哑门;带脉出于第2腰椎。另一方面,督脉主干行于背部正中,入属于脑。“脑为元神之府”“头为诸阳之会”,背部属阳,故称。 2.病候 《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灵枢·经脉》:“其络脉病:实则脊强,虚则头重。” 《难经·二十九难》:“督之为病,脊强而厥。” 《脉经·平奇经八脉病》:“尺寸俱浮,直上直下,此为督脉。腰背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病,小儿风痫疾。” 根据督脉分布和以上文献记载,督脉病候主要表现为腰脊强痛,头重头痛和神志病。此外,髓海不足的症候,如脑转耳鸣、眩晕、目无所见、懈怠、嗜睡等也多责之督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