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折点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18年第31号) ... ... ...

2023-6-6 17:49| 发布者: 杏林| 查看: 1035| 评论: 0|来自: 国家药监局

摘要: 本则为药品注册申请人和临床试验研究者在规划、设计、实施和监督抗菌药物敏感折点研究和敏感标准制定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主要用于指导创新抗菌药物折点研究,目前仅限定为抗细菌药物,对于一些针对特殊病原体的药物 ...


注意:1)每个实验室都需要测定3个不同厂家的同一种培养基,如果某种培养基只有2个厂家生产,则需其中一家选用至少2个批号并注明。2)除试验的新抗菌药物外,还需同时选择同类中相似品种作为对照药。如没有同类药物,则选择具有相似抗菌谱的药物作对照。对照药只需使用1个批号的培养基和纸片,其他同试验药。对照药的结果必须在质控范围内,如果对照药失控,当天的其他数据也需要重复。3)每次接种需使用独立制备的接种液,MIC值低于0.002mg/L的数据应舍去,并且避免出现低于敏感折点5个稀释度的MIC值。

结果分析:统计平均值、标准差、范围及中位数。95%的数据应该落在建议的范围内,对于稀释法,此范围应包含众数±数的稀释度。理想的质控范围包括3个稀释度,但有时可以为4个稀释度(表3)。

质控范围的选择

MICmg/L

1

2

3

0.03

0

0

0

0.06

5

15

0

0.12

100

73

30

0.25

104

110

170

0.5

1

12

10

1

0

0

0

范围

0.060.5

0.060.5

0.120.5

 

九、研究中的注意事项

1. 新抗菌药物申请上市时,需要提出至少是MIC和纸片法的敏感折点及标准菌株质控范围。

2. 折点研究的特点:一是贯穿抗菌药物新药研发整个过程,二是其分析数据均来源与药物的药效、药代、临床研究。因此研发单位应尽早了解折点研究相关内容与要求,于各项试验设计阶段即予以全面考虑,随着药物研发的推进,各阶段的界值、折点也相应得到。而不要等到申请上市时,再从头补充试验。

3. 即便经过临床试验阶段的验证,折点的最终确立还远未完成。临床折点考察的是推荐给药途径和剂量下药物与病原菌的关系,且和感染部位、患者机体应答等相关。临床试验阶段,给药方案较单一,对进入研究的患者有严格要求,不利于从适合的结果中发现异常,且对于临时折点偏低的问题也不易发现。因此,即便药物上市后,对折点的验证仍需持续进行。

4. 折点是对抗菌药物活性的人为划分,制定过程中需权衡其精准性与便捷性。理论上,针对不同菌属/种以及不同给药方案,有可能得到不同的折点。实际运用中,可适当合并获得合理数量的折点。

5. 目前CLSI关于野生型细菌的定义为:最低抑菌浓度不高于流行病学界值的细菌群体,推测该群体没有获得性耐药及突变耐药。理论上,用于研究的野生型细菌最好是遗传背景清楚,没有获得性耐药及突变耐药的菌株。但实际应用中,当这样的菌株数量欠缺时,也可以通过表型来选取野生型细菌。其定义即表明此操作的可行性。

6. 复方制剂需针对特定的比例或固定某一成分时给出相应折点。

 

十、名词解释

1. 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中,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

2. 杀菌曲线(Time-kill Curves):反映抗菌药物对细菌杀灭程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常指静态杀菌曲线,即固定一系列抗菌药物浓度,观察细菌与抗菌药物混合后在不同时间点的菌落数。以时间为横坐标,logCFU/ml为纵坐标绘制杀菌曲线。根据曲线还可以计算杀菌速率,分析杀菌速率随浓度的变化。

3. 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s PAE):细菌暴露于抗菌药物后,在去除抗菌药物的情况下恢复生长,处于对数生长期时菌落数增加1log值所需要的时间与对照菌相应时间之差。≥0.5小时,即该抗菌药物具有PAE

4.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简称药代动力学):定量描述药物在机体内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xcretion)的过程及药物浓度随时间动态变化的规律,可概括为ADME过程。反映ADME过程的主要PK参数包括:血药高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表观分布容积(V)、药物清除率(CL)和末端相消除半衰期(T1/2)等。

5. 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PD):指药物效应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对抗菌药物而言,是指药物在体外或体内抑制病原菌生长和复制(抑菌)或致病原菌细胞死亡(杀菌)的作用。主要药效学参数包括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抗生素后效应(PAE)、亚抑菌浓度下的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sub/MIC effectPA/SME)和防突变浓度(mutation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等。

6. 群体药物代谢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指将经典的药代动力学模型与群体统计学模型(population statistical model)结合,研究药代动力学特性中存在的变异性,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群体规律、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统计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7. 蒙特卡洛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MCS):考察PK/PD指数在大量人群中分布规律的统计试验方法。首先根据PK参数和PD参数的分布特征进行随机抽样,然后将随机数值代入公式计算PK/PD指数,获知其分布规律,最终得到PK/PD指数达到靶值的概率。

8. 野生型细菌(Wild-type Bacterial Strains):最低抑菌浓度不高于流行病学界值的细菌群体,推测该群体没有获得性耐药及突变耐药。

9. 流行病学界值(Epidemiological Cutoff):也可称作野生型界值(Wild-type CutoffCOWT)或微生物学折点(Microbiological Breakpoint),通过表型(MIC)测定,区分存在和不存在获得性耐药/突变耐药机制的菌群最低抑菌浓度,通常为野生菌群最低抑菌浓度的上限。流行病学界值只基于体外研究数据获得。

10. PK/PD界值(PK/PD cutoff, COPD):即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界值,根据与临床疗效最为相关的PK/PD指数及靶值,模拟获得某给药方案下,达标概率为90%时的MIC

11. 折点(breakpoint):也可称作临床折点(clinical breakpoint, CBPs),根据抗菌药物抑制细菌生长所需要的MIC,结合常用剂量时人体内所达到的血药浓度,划分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敏感、中介或剂量依赖敏感、耐药的界限。

12. 敏感(Susceptible, S):对感染部位使用推荐剂量时,该菌株能被通常可达到的抗菌药物浓度所抑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