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气街

2023-6-13 16:23| 发布者: 蒲公英| 查看: 205| 评论: 0

摘要: 一、气街的概念和内容 (一)气街的概念 “气街”是经气汇聚、纵横通行的共同道路。 “气街”一词首见于《内经》。《灵枢·动输》说:“四街者,气之径路也。”气街指经气运行之通道,“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灵 ...

一、气街的概念和内容

(一)气街的概念

气街是经气汇聚、纵横通行的共同道路。

气街一词首见于《内经》。《灵枢·动输》说:四街者,气之径路也。气街指经气运行之通道,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灵枢·营卫生会》)。因此,气街乃人体气血运行的共同通道。

,《说文解字》曰:四通道也。《甲乙经》将四街四冲,义同,”“皆通道也。《辞源》则曰:冲,纵横交错的大道。

此外,《内经》中还记述了狭义的气街,一是指穴位(气冲穴);二是指体表的部位,《素问·气府论》说气街,动脉各一

(二)气街的内容

气街,又称四街,其分布部位有四。《灵枢·卫气》说: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俞;气在腹者,止之背俞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

气街主要说明头、胸、腹、胫这些部位是经气循行的共同通道。气街理论从部位上联系。可以看出,头、胸、腹是的所在,位于四肢,位于头、胸、腹三部,与气街关系密切。

气街与部位对照见表17-3-1


17-3-1 气街与”“部位对照表



二、气街理论的意义和应用

气街理论以经络为基础,反映了经络系统在人体头、胸、腹、胫循行分布中相互交通的关系,主要说明了经络的横向联系,体现了经络在人体各部联系形式的多样性。气街将人体自上而下分为头、胸、腹、胫四部,从而将各部所属的脏腑、器官、经穴紧密连为一体,使各部形成相对独立的功能系统。头气街以脑为中心,胸气街以心、肺为中心,腹气街以肝、脾、肾及六腑为中心,脏腑气血通过气街而直达于外,灌注于诸经;诸经气血也可借气街直达于内,以养脏腑。气街是脏腑和诸经气血横向输注的捷径。

脏腑通过气街而前后相连,在躯干部胸气街将胸膺与背部相连贯,腹气街将腹与背腰部相连贯。滑伯仁说:脏腑腹背,气相通应。通应之路当是气街。气街以横向分布为主,联络前后,沟通脏腑体表的内外关系,纵贯人体上下,成为经络联系的统一体。

《灵枢·动输》言:营卫之行也,上下相贯,如环之无端,今有其卒然遇邪气,及逢大寒,手足懈惰,其脉阴阳之道,相输之会,行相失也,气何由还?岐伯曰:夫四末阴阳之会,此气之大络也;四街者,气之径路也。故络绝则径通,四末解则气相合,相输如环。此表明当经脉及络脉突遇邪气侵袭而被阻滞时,可通过气街经气运行的共同通路,侧行旁通,此即络绝则径通,阐明气街是人体在应激异常情况下气血运行的重要途径。

《灵枢·卫气》记载了气街的主治病症:所治者,头痛眩仆,腹痛中满,暴胀,及有新积。该段文字示范性举例说明头、腹部经气运行阻滞,出现相应病症时,当取头、腹气街部相应腧穴治疗;依此类推,胸、胫部经气运行阻滞,出现病症时,也可取胸气街,胫气街部腧穴治疗。

由于气街理论涵括了全身气血分段汇通关系,故凡头、胸、腹、胫的局部病症和相应内脏病症,皆可取对应气街的腧穴治疗。

分布于气街部位的腧穴,既能治疗局部疾病,又能治疗相关内脏的疾病。手足三阳经及督脉均循行至头面,分别与脑、头面、五官相联系,其气输注于头面部腧穴。如《灵枢·海论》以脑为髓海,其腧穴上在百会、下在风府。手三阴经均循行至胸,分别与肺、心、心包相联系,其气输注汇聚于胸部和背俞穴。足三阴经均循行至腹,分别与肝、脾、肾及六腑相联系,其气输注汇聚于腹部和背俞穴。因此,凡分布在相应气街部位的腧穴,可治疗各相关部位的疾病。如临床上头痛、头晕疾患,可取头气街之腧穴百会、风池等穴治疗;胸满、咳喘,可取胸气街之腧穴中府、肺俞等穴治疗;腹痛、腹泻,可取腹气街之腧穴中脘、天枢、胃俞、脾俞、大肠俞等穴治疗;下肢痿痹,可取胫气街之腧穴髀关、伏兔、足三里等穴治疗。

气街横贯脏腑经络,头、胸、腹、胫的网络状分布特点也扩大了十四经穴的主治范围,各经穴不仅能治疗脏腑本经脉的病症,而且还可以治疗其他脏腑经脉的病变。气街理论,开创了分部主治之先河,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可谓气街所通,主治所及。

此外,气街理论解释了针灸理论与实践中的许多困惑,对于针灸临床腧穴配伍有重要指导意义。针灸临床上采用的俞募配穴法、前后配穴法、近部取穴法等,均以气街理论为依据。在头气有街理论启示下发展起来的头针、耳针、眼针、鼻针、面针等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第二节 标本下一篇:第四节 四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