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学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应用学科,是推拿学的核心部分。推拿手法学的主要内容是以传统推拿手法理论与实用手法技术为主线,并与运动生物力学等现代人体科学的理论、观点与实验技术相结合,采用先进的技能训练方法,倡导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教学模式,既保持了传统中医推拿学术特色,又创造性地汲取了现代研究成果的新概念、新技术与新理论。因此,从整体上保证了教材的权威性、先进性与科学性,从而保证了推拿手法学教学的高起点、高水平和高质量。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推拿手法的源流和流派手法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文献学研究,是对大量的推拿文献(主要是古代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归纳,进而对中国推拿手法的起源、传承、发展,各个时代手法的特征,近、现代推拿流派的代表性手法,与各个时代手法相对应的临床应用等做出古为今用的总结。 如小儿捏脊法,最早记载于《肘后备急方》,用于治疗成人“卒腹痛”,后世治疗对象转变为以小儿为主。如颞颌关节脱位的口内复位法,最早记载于《引书》,其手法的基本形态和操作方法延续至今。但在两千多年的演变进程中,唐代在复位时提出口中内置竹筒以防咬伤,并强调复位后要“疾出指”,清代加入了习惯性脱位复位后的包扎固定。 现代的推拿流派大多以手法为特征命名,如法推拿流派、一指禅推拿流派、指压推拿流派、点穴推拿流派、捏筋拍打推拿流派等,这些推拿流派的代表性手法也是推拿手法学的研究内容。 二、推拿手法的术式结构及其运动学、动力学规律 手法的术式结构是手法动作的固有特点,以及各个动作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具有手法的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手法的运动学特征,是指各种手法动作的外形特征,即时间、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包括手法的速度、频率、持续时间、加速度等要素;空间特征包括着力部位、运动轨迹、动作幅度、作用方向、位移距离等要素。手法的动力学特征,是指形成手法动作运动状态的各种力的作用规律和特点,包括力和力矩,冲量和冲量矩,功和功率,质量和转动的惯量等要素。 近年来,采用生物力学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对一些推拿手法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如对法、一指禅推法的力学特征研究,脊柱手法对脊柱解剖结构影响的研究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有人通过推拿手法测力仪对法合力作用点轨迹形态和法常见错误动作做了分析。结果表明,法合力作用点几何轨迹形态可分成4类,正确合理的动作产生“心形”合力轨迹;若操作者腕部摆动的幅度过大,则产生“葫芦形”的合力轨迹;当小鱼际完全吸附于治疗部位或来回摆动力量不足时,则会出现“8字形”合力轨迹;以掌指关节着力操作时,出现“棒槌形”合力轨迹。通过采集、分析法常见错误动作的三维压力曲线及合力作用点轨迹形态等参数,发现旋转、跳动、敲打、拖动、捻动等法常见错误动作有其各自的动力学特征。 三、推拿手法的人体工程学原理 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称工效学(ergonomics),是探讨人的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的学科。近年来,人们已开始从人体工程学的视角研究推拿手法的教学训练和临床应用。 1.根据人体工程学研究推拿医师的生理状态 如通过肌电图方法、能量代谢率方法等人体生理计测方法,来计测推拿时施术者的生理状态变化,以分析人在推拿时的能量和负荷大小。通过人体测量学研究,设计合理的推拿床的高度,制造可调式或升降式推拿治疗床来适应不同的推拿操作者或不同场合下的手法操作。 2.根据人体工程学研究推拿医师的自我劳动保护问题 推拿工作者以手法为基本施术手段,而手法又是一种单调的肢体运动,长期以固定的姿势做强度较大的关节运动,必然会对人体的肌肉、韧带、关节及呼吸、循环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在推拿手法的初学阶段,长时间单调的重复动作练习可能造成腕、掌、指等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等软组织的损伤。在推拿临床上,一些工龄较长的推拿医生,因长年弯腰站立位推拿操作而导致腰背部软组织损害。而有些业务量很大的推拿医师,可能因长期使用频率过高、强度过大的手法,而长期处于低缺氧运动状态,进而导致心血管系统负荷过度,引起代偿性心肌肥大,甚至过劳死。因此,必须重视和规避职业损伤与职业疾病的发生。 3.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来提高推拿手法的工作效率 手法操作是推拿医师主要的劳动支出方式,因而应用功效学基本原理来降低推拿均次治疗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强度很有必要。人体工程学有助于研究如何以最合理的推拿手法、最精简的操作步骤、最小的体能消耗、最短的治疗时间来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这就需要弄清什么是关键的有效操作,什么是应该去除的无效操作,什么是可有可无的无用功操作,目的是提高人力投入与疗效产出比,提高推拿手法的工作效率。 4.通过人体工程学手段改进手法操作方法和教学方法 如以往对一指禅推法操作动作要领的表达,往往强调腕部的主动性,而通过以肌电描记方式进行的一指禅推法运动学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却是以前臂伸屈肌群交替舒缩和肘关节交替屈伸为主导,以前臂旋转肌群交替舒缩为辅助的肢体运动方式。这些研究成果已经被应用于推拿手法的教学之中。 5.以人体工程学观点评价和筛选手法20多年来的手法动力学测定研究已经走出了可喜的一步,进一步的工作应该同时测量肢体运动的能量消耗,以及测量关节、韧带、肌腱等运动器官的负荷状态。 评判推拿手法合理性的标准有: ①临床疗效肯定(有疗效确切的疾病谱); ②受术者能够接受(安全性高、痛苦小); ③施术者愿意使用(低能耗、耐疲劳、效率高)。 最后一点对于推广优秀手法尤为重要。从当年丁季峰先生创立法,到今天法在推拿界的流行,就是明证。 四、推拿手法的作用原理 手法的作用原理是推拿手法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推拿治疗通过手法刺激作用于人体的经络、腧穴和特定部位,但手法力通过什么途径作用到人体各个系统,其作用原理是很复杂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推拿的科研工作者从解剖、生理、病理各方面,对推拿手法的作用原理做了多学科、多方位的研究,并试图从闸门控制学说、系统内能学说、信息学说、生物全息学说等途径予以阐明。这是构建和完善推拿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工作,前人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有待于后来者的长期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