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推拿手法的现代发展

2023-6-19 17:33| 发布者: 蒲公英| 查看: 668| 评论: 0

摘要: 一、复苏与普及(1950~1976年) 从20世纪50年代至1976年,推拿处于复苏和普及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推拿正规教育的开展,以及推拿临床治疗的普及。 1954年,天津开设按摩科;北京中医学会开设按摩研究班,卢英华主讲 ...

一、复苏与普及(19501976年)

20世纪50年代至1976年,推拿处于复苏和普及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推拿正规教育的开展,以及推拿临床治疗的普及。

1954年,天津开设按摩科;北京中医学会开设按摩研究班,卢英华主讲。1955年,重庆举办西医学习中医班,推拿课程由骆竞洪主讲;北京广安门医院开设按摩科。1956年上海卫生学校开办推拿训练班,1958年更名为上海推拿医士学校和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学制3年,从此开始了正规的推拿学历教育。同年,上海成立推拿门诊部,北京成立了按摩医院。国家体委运动司委托北京体育学院举办全国第一届运动按摩训练班,曹锡珍主讲。南京中医学院编写的中医参考教材《中医学概论》第七章为按摩概要1959年武汉市中医院创建按摩科,河北省中医门诊部成立按摩科。1960年,第七军医大学开办两年制推拿专业班。同年,卫生部委托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举办全国推拿医师进修班。江苏省中医院附属针灸推拿学校成立。

1965年,山东中医学院举办推拿进修班,编有推拿教学参考资料《中医推拿学》一套10册。19739月,上海中医学院举办了第二期全国推拿师资训练班,次年6月结业。1974年上海中医学院开设三年制针灸、推拿、伤科专业。1975年,冯天有编写《新医正骨讲义》,并举办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软组织损伤学习班,开始全国性推广脊柱手法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等脊柱疾患。

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推拿和推拿手法著作有:《慢性病按脊疗法》(范凤源编译,1953);《新推拿法》(陈宇清,1955);《推拿疗法简述》(江静波,1955);《新推拿十八法详解》(陈宇清,1957);《小儿推拿疗法新编》(江静波,1957);《中医推拿学》(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医士学校,1959);《点穴疗法》(马秀棠,1959);《儿科推拿疗法简编》(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推拿学》(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1960);《中医按摩学简编》(安徽医学院附属中医院,1960);《实用儿科推拿讲义》(青岛市立中医院,1960);《中医推拿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1961);《脏腑图点穴法》(王雅儒,1962);《简易推拿疗法》(赵正山,1962);《小儿推拿学概要》(张汉臣,1962);《峨嵋天罡指穴法》(周潜川,1962年著,出版于1985年);《胃病推拿法》(陈宇清,1963);《伤科按摩术》(郑怀贤,1964);《推拿手法讲义》(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1964);《按摩》(天津医院等,1974);《推拿学》(上海中医学院,1974);《推拿学》(上海中医学院,1975);《小儿推拿疗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卫生学校,1975)等。

这一时期推拿临床研究在各地逐渐展开。除骨伤科疾病外,推拿治疗的范围还扩展到其他临床学科疾病,如胆结石、胆道蛔虫症、小儿蛔虫性肠梗阻、白喉、疟疾、乳腺炎、电光性眼炎、麦粒肿等。推拿(指压)麻醉也成功地应用于甲状腺摘除、疝修补、胃大部切除、剖宫产等手术。

 

二、发展与繁荣(1977年以来)

1976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推拿学科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推拿的临床、教学、科研全面展开。推拿成为国家对手法医学和手法临床分科的正式命名。中医医院设立推拿科,中医院校开设推拿专业。推拿学术活动空前活跃,主要大事有:

1978年春,上海中医学院招收五年制针灸推拿伤科专业学生。1979年,上海中医学院成立针灸推拿系,设针灸推拿专业。1979年,全国推拿学术经验交流会在上海中医学院召开。会上放映了《推拿流派手法介绍》等推拿手法教学片。1982年,上海中医学院设立五年制本科推拿专业。1983年,福建省成立按摩学会;武汉召开按摩与导引学术会议;广州召开广东省按摩气功学术交流会1984年,重庆市成立推拿医学研究会,并创办《推拿医学》;上海中医学院举办第三期全国推拿师资培训班。1985年,广东省中医研究所创办《按摩与导引》杂志;中国传统医学手法研究会在北京成立;南京中医学院针灸系设立三年制推拿专业。在此前后,北京等中医学院也相继设立推拿专业或针灸推拿专业。1986年,上海中医学院成立推拿系,开始招收推拿专业研究生。1987年,丁季峰主编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推拿学分册出版。1987年,全国性推拿学术团体——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推拿学会(后改称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在上海成立,首届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曹仁发,第二、三届主任委员严隽陶,第四届主任委员房敏。全国性的推拿学术活动是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推拿学术交流会。1988年,首次全国推拿学术交流会在上海举行,以后第2到第16次会议分别于1990年(南宁)、1993年(郑州)、1995年(杭州)、1997年(无锡)、1999年(昆明)、2002年(广州)、2004年(郑州)、2006年(杭州)、2008年(长春)、2010年(上海)、2011年(南宁)、2012年(黄山)、2013年(深圳)、2014年(贵阳)、2015年(武汉)召开。

1989年,上海中医药研究院推拿研究所成立。1991年,武汉按摩学会在武汉主办按摩与导引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1996年,南京中医药大学成立针灸推拿学院。不少中医院校的推拿专业已从专科发展到本科。1997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首次招收推拿博士生。1999年,上海岳阳医院的全国推拿专科医疗中心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2001年,全国推拿文献与学术流派学术交流会在上海召开。分别由王之虹和罗才贵主编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21世纪课程教材《推拿手法学》和《推拿治疗学》出版。2003年,严隽陶和王国才主编的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推拿学》和《推拿手法学》出版。全国脊柱推拿学术研讨会在湖北召开。2007年,王国才主编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推拿手法学》出版。2008年,严隽陶和范炳华分别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推拿学》。2009年,赵毅、王诗忠主编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系列教材《推拿手法学》出版。2012年和2013年上海中医药大学举办了2期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推拿手法学师资培训班。2013年赵毅、季远主编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推拿手法学》出版。

这一时期的推拿手法的发展以科研实验的开展为先导。一些跨学科学者也加入了推拿科研的行列,多学科渗透研究推拿的局面已经形成。研究人员从生理、生化、神经电生理等各个角度,研究推拿手法及其效应,取得了一批有质量的成果,丰富了推拿手法理论,向传统推拿手法经验注入了现代科学内涵,为现代推拿手法学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养料。研究方向主要有推拿手法动力学研究、推拿镇痛研究、推拿生物效应研究等。科研课题有中医推拿摆动类手法动力学分析”“推拿手法测定仪数据采集处理研究”“推拿手法深透性与生物组织作用机制研究”“轻重不同手法对伤害性疼痛刺激的镇痛机理研究”“中医摆动类手法的动力学研究等。房敏领衔的基于中医特色疗法的理论基础研究及其子课题中医特异性手法治疗脊柱病”“‘经筋骨错缝理论基础研究,列入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