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学方法论的差异 中西医学面对的问题的属性不同,所采用的方法论也有差异。西医学采用还原论的方法论目前已是学界之共识,且还原论的内涵清晰,操作方法明确,中医学的方法论具体为何则尚未有定论,目前学界多将中医方法论较为笼统地归结为整体论或系统论,缺乏具体的内容和明确的操作方法。笔者以还原论为参照,结合上述问题学思想,从因果路径角度对中医方法论做一阐述。 西医学所依据的还原方法论认定基础来自于微观层次,所以采用分析的思维将整体拆分以寻找事物的基础,来完成对事物的认识以指导各种解题活动。但是这种方法论只适用于组合、构成的非生命系统,此类系统面对的问题可以还原为其组分的小问题来实现解决,这些小问题是问题系统的基础。对生命系统而言,基础不在于其微观的结构、元素,而在于其整体的活动态。若从问题学语言讲,即生命系统整体的大问题是生命系统之问题系统的基础,组分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生命系统大问题的处理,因此我们在处理此类问题时需要识别我们正在干预的对象所属的生命系统,通过对较高系统层次的调整来处理目前的干预对象所面对的问题。综上,还原论的因果路径是自下而上的,基础在最下、最小,而新的适用于生命系统的方法论,其因果路径则应当是自上而下的,基础在最高的整体层次。 其次从方法论下的具体方法处进行辨析。还原论方法之下的具体方法可以划分为还原与综合两种。过往众多研究系统方法的学者,大多提出了系统论的宣言,但是对“如何系统”“系统的实质是什么”“我们在面对怎样的研究对象”这些问题的回答,并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其最终方案也不出还原论的综合方法范围。新的方法论要明确其与综合方法的区别。从因果建立的角度来看,综合方法意图通过对基本要素的连接建立起一个确定的强因果链,但是对生命系统而言,其跨系统层次的因果往往无法进行链条式的梳理,因果呈现为复杂的网络,这就要求我们将对相关性的把握放在更为重要的地位上,在充分把握相关性(有些时候这个过程甚至是一个无止境的永续过程)之后,进一步辨别其中的序参量来认识其中的因果性。因此新方法论的重点在于把握跨越系统层次的相关性,识别研究对象(所要解决的问题)所属的生命系统,这一部分方法可称为“归属”,归属后不能只满足于对相关性和混沌整体的认识,这样的话仍不脱于一般系统论“牺牲内容换取普遍性”的窠臼,还要进一步刻画系统的结构,梳理相关性之间的强弱关系,建立系统模型的这部分方法可称作“辨类”。中国古代的阴阳、四气(象)、五行、八卦,皆是认识论纲领,用以对相关性进行梳理,即“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医学的方法论可称为系统归属论,基础方法为归属与辨类,西医学的方法论则为还原论,基础方法为还原与综合。 启示 对中西医哲学进行比较并非仅仅只为阐明学理,更是要为医学的发展探寻方案,使医学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在厘清中医学与西医学哲学之基本立场并进一步探寻其问题观与方法论后,笔者认为有三点值得关注的发展对策。 第一,由于中医学的本体论是关系本体论而非实体本体论,中医的实证与量化思路不宜再以微观实体物质为导向,而是要寻找人体系统的整体性参量,以此为据开展对关系实在的实证与量化,使中医学研究符合其内在学理。 第二,中医问题观的有待普及。中医指出人的健康需要持续不断的“协调关系”,中医学这种解题思路与人体生命的真实状态更为契合,但是目前大部分人民群众仍有“视疾病为仇敌”“寻求简单永久解决疾病的方法”的错误心理。这就需要我们普及中医学的问题观和疾病观,疾病并非敌人,健康的维护也需要人们时刻用心,充分把握多方条件,追求全面健康的维护。 第三,需要探索西医学还原论方法论与中医学系统归属论方法论相结合的路径。依据还原论方法,我们可以不断获得对人体微观结构的新认识,获得干预人体系统的新手段,但是需要时刻保持将这些新认识归属至生命整体过程的警觉,如此才能让新的医学成果切实服务于临床工作。(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华侨大学薛公佑、北京中医药大学马淑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