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毒理学实验室操作规范 GB 15193.2-2014

2018-8-16 17:13| 发布者: 葆伢美| 查看: 440| 评论: 0|来自: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摘要: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毒理学实验室操作的要求,适用于进行食品毒理学试验的实验室。本标准代替GB 15193.2- 2003《食品毒理学实验室操作规范》


6.2试验系统准备和分组

6.2.1试验系统准备:

a)试验系统的选择应按照试验计划的要求,能满足试验项目检验的需要。

b)应确保试验系统来源清楚、,品系明确,已知其生物学特点;实验动物应经检疫确认健康后方能进行试验。

c)试验系统的来源、种系、细胞传代数、到达时间以及健康和生长状况等应记录备案。

d)进口、采购、采集、使用和处置这些试验系统时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6.2.2试验系统分组:

a)应按试验计划的要求设立各剂量组以及必要的对照组等;

b)试验系统分组应遵循统计学的要求,各组试验系统的数量应能满足试验方法及结果统计的技术要求:

c)实验动物应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标识,保证试验期内标识清晰可辨;

d)试验系统分组后在饲养笼或培养容器上应有标签标明项目名称、品系、性别、组别、分组日期、试验开始日期.项目负责人及其他必要的相关信息。

6.3受试物前处理及试剂配制

6.3.1受试物的处理方法不应破坏或改变其化学结构、成分及生物活性。

6.3.2受试物、对照物与溶媒的混合物应符合试验要求。所用溶媒应对混合物中受试物或对照物特性、试验系统、程序实施及测试结果没有干扰作用。

6.3.3应考虑受试物在溶媒中的稳定性,必要时应采取适当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其影响,如其易被氧化或易分解,应在使用前新鲜配制。

6.3.4应保证受试物在溶媒中分散均匀。对不溶于溶媒的某些粉末状物质,可配制成混悬液并在给样操作前充分混匀。

6.3.5受试物处理完成后应及时标识,至少包括以下信息:受试物名称、试验项目、受试物浓度、溶媒名称、配制或处理日期、失效日期保存方法、.配制人。

6.3.6试剂的配制应注意以下要求:

a)试剂的称量、稀释或浓缩、定容及调节pH等操作均应严格遵照SOPs;

b)试剂与溶液应安善保管,在称取和使用时避免污染和变质;

c)试剂有明确标识,至少包括名称、浓度、配制日期、失效日期、保存要求和配制人。

6.4试验操作

6.4.1受试物给样方式:

a)应遵照试验计划给子试验系统受试物及对照物,确保给予量准确.给样方式一致:

b)对于培养细胞或细菌,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应保证所给受试物及对照物均匀分布于培养及生长环境中;

c)试验过程中发现试验系统出现意外情况,如非受试物因素造成动物发生疾病、死亡或培养细胞受到污染等,应立即报告项目负责人,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做好试验人员和环境的安全防护工作;

d)根据受试物对实验动物的适口性,选择适当的受试物给予方式(掺人饲料、灌胃或饮水)

6.4.2试验观察:

a)试验过程中应按试验计划的要求对试验系统进行观察;

b)对实验动物的大体观察主要包括外观、行为、中毒体征和死亡情况等;

c)对于培养细胞的观察主要包括细胞的形态、数量生长状况等是否异常,培养液顏色、透明度是否改变,以便及时发现细胞损伤或污染等异常情况;

d)对于菌落的观察主要包括菌落的大小、边缘、颜色、形状、光泽度等,判断菌落的生长状况,以及是否受到污染等。

6.4.3生物标本的采集、处理和检测:

a)采集生物标本时,生物标本和容器有明确的编号,所用的器具及盛装容器不应被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物质污染;

b)实验动物标本采集的时机应满足试验的要求;

c)对采集的生物标本应尽早进行检测或处理,如需贮存,则应选择适当贮存方法;

d)对不同个体生物标本进行检测时应注意防止交叉污染,并尽快完成。

6.5试验记录

6.5.1试验过程应准确及时地记录,并签署记录人姓名和日期。

6.5.2应准确记录试验环境条件与仪器设备,受试物和试剂的配制方法、试验过程、观察和检测结果、统计等详细信息。

6.5.3记录应清晰明确,便于检索,并符合有关规定。

6.5.4对记录的修改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记录的所有改动应有改动人的签名或盖章,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达到同等要求。

6.6数据统计分析及结果评价

6.6.1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a)应遵照试验计划的统计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b)数据录人文件及统计结果的输出文件均应作为原始记录予以保存;

c)如剔除某些数据.应提供依据;

d)对于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描述性试验结果,必要时对异常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

6.6.2试验结果评价:

a)应综合考虑数据的统计学意义、生物学意义和毒理学意义;应注意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剂量组之间的差异,以求发现受试物可能的毒性作用及其剂量效应/反应关系;当数据分析出现统计学意义时,在下结论之前应考虑检测指标是否在本实验室正常参考值范围,是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等,从而帮助判断受试物是否具有毒性作用;应考虑大体解剖检查以及相应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之间的联系,并注意病理学与生化检查结果的关联性。

b)应综合考虑受试物的理化性质、成分及配方、毒性大小、代谢特点、蓄积性、接触的人群范围、食品中的使用量与使用范围、人的可能摄入量等因素进行评价。

6.7废弃物、样品的处理

6.7.1废弃物(如动物尸体、标本、阳性物等)的处理应符合ISO 15190GB 19489GB 15193及相关规定。

6.7.2样品按有关规定的保存期限和保存条件进行保存,到期需经实验室负责人审批后方可进行处置;样品的分类处置要符合相关的安全环保规定。处置样品的流向及数量应记录。

7报告与解释

7.1实验室制定检验结果发布过程的程序,包括检验报告的编制、审核、签发形式等。

7.2实验室负责人应组织制定报告的格式。

7.3当有必要修改并重出新的检验报告时,应注以修改件标识,并注明所替代的原件。

8资料、标本的保存

8.1试验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必须将有关试验的原始记录、试验计划、试验报告、质量保证人员的检查记录等资料按标准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保管。

8.2应保留检验报告的正本(包括原始记录)及电子化文本,且保存时间至少5年。工作人员技术档案、仪器设备档案等应长期保存。

8.3试验标本应按相应SOPs进行管理或处理。

123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