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推拿功法的起源 推拿功法的起源是远古人根据当时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采集和渔猎生活中,受行走、跑步、跳跃、投掷、攀登、游水、角斗等生产与生活技能的启发,或为了丰富生活而进行的各种舞蹈动作,或为缓解身体病痛进行的自我保健按摩。这些生活中的跑跳、为了争夺领地的搏斗,或舞蹈娱乐,或按摩疗伤的古老方法,逐渐演变为自觉的、有意识的身心锻炼功法。据考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至公元前2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有历史文物证实,舞蹈是当时的一种比较流行的锻炼方法。 一、来源于生活 远古人在劳动过程中体会到,劳作时身体会发热,呼吸加深加快;休息时,随着呼吸的平稳,身体便觉凉爽。这种简单的劳作和静息方式,就是推拿功法动功和静功两种基本形式的起源。古人为了生存而总结出“吐纳”“导引”等方法,都是推拿功法的古老自我保健活动的方法。 二、古代的角斗 远古人为了生存,力搏猛兽;为了争夺食物与地盘,而有群体之间的角斗;为了性别之间的情感,而有个体之间的搏斗。这些角斗的技能成为后期功法动作的雏形(图2-1),同时也演变成后期统治阶级取乐的主要表演项目。 图2-1 远古角斗 三、古代的舞蹈 远在3000多年前,殷商甲骨文中就有象形文字(图2-2)。今天汉字的“舞”字,是一个人两手拿着牛尾巴的形象,这表明了古代舞蹈的原始形态。在远古时代还没有发明鼓和乐器,是用石击出节奏,狩猎者们披着各种兽皮,或头插羽翎,踏着强烈的节奏,模拟各种鸟兽生动的形象而舞蹈。这样的舞蹈古朴、简单,有较强的象形性和聚集性,动作彪悍,情绪激越,富有朴素气势,用来强身健体。如新石器时代,舞蹈彩陶盆为马家窑文化的艺术珍品,1973年出土于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中。其舞蹈纹共分三组,每组有舞蹈者五人,手拉着手,踏歌而舞,面向一致。他们头上有发辫状饰物,身下也有飘动的饰物,似是裙摆。人物头饰与下部饰物分别向左右两边飘起,增添了舞蹈的动感。每组外侧两人的外侧手臂均画出两根线条,好像是为了表现空着的两臂,舞蹈动作较大和摆动频繁。彩陶盆用细泥红陶制成,大口微敛,卷唇鼓腹,下腹内收成小平底,口沿及外壁上部采用了一些简单的线条装饰,作为主要装饰的舞蹈纹在内壁上部,反映了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的舞蹈(图2-3)。另有一件彩陶罐上,有一彩绘浮塑人,二目微闭,口形近圆,微向前翻,腹部隆起,双手张开,放在腹部两旁,两膝微屈,双脚分开,略比肩宽。经有关专家考证,该文物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练功人像是古人服气吐纳的一种姿势(图2-4)。 四、仿生舞蹈的演变 远古人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在原有的新石器时代舞蹈基础上,不断模仿动物的一些简单动作,如“熊经鸟伸、饿虎扑食”等,逐渐演变成功法的雏形。这种原始的功法形式在远古的舞蹈中得到保留。据《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可见,我国功法最早是以仿生舞蹈的形式出现的。这种“舞”的基本作用是宣达腠理,通利关节,适用于风寒湿所致的各种病证。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历代人们的不断实践,早期的原始功法形式逐渐演变为“挢引案杌”,独立地用于医疗保健。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上古名医俞跗擅长应用挢引、案杌疗法。俞跗是黄帝时的名将,说明功法最晚在黄帝时代就已经成为完全独立的医疗保健手段(图2-5)。 图2-5 石刻远古舞蹈人 |